房氏族谱揭开凤凰村面纱明清建筑隐居古街巷

2014年10月10日 | 阅读:302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房氏

青石古巷,木门青瓦,50余处古宅的一砖一瓦散发着历史的味道。沧桑几百年,历史的独特痕迹保留在即墨市金口镇凤凰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最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刚刚把凤凰村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107,记者走进凤凰村,感受古村落是怎样在历史的“馈赠”中谋求新发展的。

走进古村,正值秋收时节,今年57岁的房锡臣正在家门口晒玉米,说起凤凰村的历史,房锡臣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栋古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这些古宅,全村一共50余处,都是几百年前的明清建筑。”

提起凤凰村的历史,金口镇工作人员刘洪乐告诉记者,凤凰村位于北阡遗址南侧,原名北阡南街。明代永乐年间房氏由云南乌沙卫“歌乐屯”来此立村,金口古港开埠,先辈以到南方贸易经商为生,去时将当地的农产品带到南方卖,返程时将南方特有的紫杉木、青砖、灰瓦带回村庄建造房屋,逐渐形成村庄,因地处古阡之北,故称北阡,1946,北阡以北阡河为界分为两个村,北阡河北沿用原名北阡,河以南村庄因靠近凤凰山名为凤凰村。

顺着青石古巷,记者跟随村民来到村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宅,记者看到门楼的雕饰非常考究,门口是紫衫大木门,门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青石瓦上有狮面像,墙壁上还有阴阳图。“根据祖上传说,这处古宅原来住的是二品大员,而且是武将。”刘洪乐说。

在凤凰村,九成村民姓房,《房氏族谱》记录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传承,族谱是1995年凤凰村村民重新自发编纂的。据记载,这里明清时期曾出过二品以上官员3,七品以上的官员28,太学生46人。村民房锡臣回忆,他十来岁时,村里穷,古宅上的古木、砖瓦,有的村民为了生计会拿去卖钱,那时候村里还竖着两座贞节牌坊,后来被推倒了。“如今,这些古宅变成了村里的宝贝。”刘洪乐告诉记者,随着古宅的价值渐渐被发现,2010年以来村民四年未动一片瓦。村民的房子需要装修必须到村里申请,村里向上级申请,一般情况不允许改动,必须保持古宅的原汁原味。而且,近年来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贩子的打击力度,农民们的文物意识也提高了,都知道历史的财产要珍惜。今年夏季来台风的时候,古宅的部分院墙有坍塌,为了恢复原貌,村里特意请了北京古建筑研究院的专家前来恢复。据介绍,2013年凤凰村入围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让凤凰村村民骄傲的不仅是文化,还有生态环境。刘洪乐说,下一步凤凰村将通过整合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要素,结合历史文脉保护、新农村社区建设,对凤凰村旅游发展进行高水平规划,聚力打造特色生态旅游景观。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