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田记》看范公的高尚品德!

2013年06月17日 | 阅读:1002次 | 关键词:

      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选文222篇。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理所当然入选其中。紧接着《岳阳楼记》的是司马光的《谏院题名记》,下一篇文章就是钱公辅的《义田记》,该文对范公置义田作了具体记述并加以评论。钱公辅,北宋武进人,字君倚,曾任天章阁侍制、江宁知府等职。其生卒年代不详,《宋史》在他的传中说他享年52岁。《古文观止》基本上是按时代先后编排,《义田记》排在司马光(1019—1086)文章之后,在李覯(1009—1059)《袁州州学记》和欧阳修(1007—1072)《朋党论》等文之前,由此可见钱公辅生活、为官的年代距范仲淹不远,他对范公置义田当是亲自耳闻目睹,其记是第一手材料,应是研究范公置义田的可靠资料。关于范公置义庄、义田的义举,有专家在《范学研究》创刊号中称其为一个创举。《义田记》一文现在已受到社会学界的重视,“语文高考新视窗”网页把该文列入学生的阅读训练之中。《义田记》开头就说:“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疎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文中还记道:“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注)子无以为丧。”

从以上引用的片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范文正公的高尚品德。一是他从小就有志于乐善好施,在自己有了积蓄即倾其所有购置义田为穷人解忧;二是他一生想的、做的都是为国为民,从不考虑个人,以致于死后连殡殓的衣物都没有,甚至子女们也没钱为他安葬。

钱公辅在文内将范公置义田与春秋时好仁的齐国大夫晏平仲相比,认为晏子的仁有等级之分,而范公的仁是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贤于晏子,其规划之远则更胜于晏子。他在文章末尾称颂范仲淹“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而他却只写了范公置义田一事,独高其义,足以说明置义田这件事的不寻常意义。

《古文观止》的编者在《义田记》之后面发出感叹:“常见世之贵显者,徒自肥而已,视亲族不异路人。如公之义,不独难以望之晚近,即求之千古以上,亦不可多得,作是记者,非特以之高公之义,亦以望后世之相感而效公也。”此文不仅对古时贵显之人有警示之意,即使现在也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倡导弘扬范公的“忧乐精神”,《义田记》则是一篇“忧乐精神”的具体写照,不可不读。

注:敛《古文观止》原文为敛。敛,古时衣尸曰小敛,以尸入棺曰大敛,棺之入坎为敛。殓:衣死也,经史均作敛。见《实用大字典》。

参考书目:

1、《古文观止》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1956年9月北京第一版 2、《宋史》 3、语文高考新视窗(网页) 4、《范学研究》创刊号

5、《辞海》 6、《实用大字典》

(作者系高级讲师,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南阳诗词学会会员)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