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姓起源之三

2013年06月05日 | 阅读:801次 | 关键词: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上大夫堵汝父,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堵汝氏,曾在历史上讹称“堵师氏”,还因此衍派出堵氏和师氏两支族人。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褚师段,宋共公子石,食采于褚。其后可师号褚师,后因氏焉。又有褚师比。‘堵’亦姓也,郑有堵汝父。但作‘堵师’,则恐字有讹。”

    在汉朝学者刘向整理《战国策》时,也曾提出“堵师”作为姓氏之误,然历史上确有曾以“堵师”为姓氏者,源出堵汝父与子师仆的联军。

    实际上,张澍在稡集补注本辑《世本》时曾有记载:“郑简公三年冬十月,尉止、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国人攻之,杀尉止、子师仆。”

    郑简公姬嘉,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十七任君主,周简王姬夷七年(公元前565年)即位,执政时间长达三十六年。

    郑简公即位之初,起用了公子驷(姬騑)为上卿,而姬騑原来就与尉止(掌管治安的大夫)有争执,他曾禁止尉止拥有私人车辆和军队,因此要废黜其车。尉止知道后,就与姬騑争吵起来。姬騑则利用权力压抑尉止道:“尔车非礼也!”遂迫使尉止献出其车。后来,姬騑又改革制度,严格控制贵族们拥有田产的数量,因此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司齐等人“皆丧田焉”。故而,尉止联合这五个贵族群体,准备要反抗。

    当时是姬騑当国主政,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姬嘉)为司徒。在周简王姬夷九年(郑简公三年,公元前563年)农历10月5日早上,尉止、司臣(掌管王朝排班的大夫)、侯晋(掌管官员考核的大夫)、堵汝父(掌管北方地区的军政大夫)、子师仆(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大夫)、司齐(掌管王室财政的大夫)等人率自己的家丁们突然攻入执政上卿们所在的西宫,乘乱杀了姬騑、子国、子耳三位上卿,并将郑简公劫持前往北宫。由于司徒姬嘉早一步得到了消息,因此避开而未遭殃。

    姬騑的儿子公子西闻知动乱发生,当即率家丁冲入宫中平叛,动乱的五族挟持郑简公避入北宫内,公子西则把守在北宫外。后来,子西还因此受赠了一付盔甲(当时成套的盔甲是非常昂贵的)。这次动乱发生后,郑简公的臣子、妻妾们纷纷逃避,宫中器皿多有丢失和毁坏。

    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子产)知道消息后,立即关闭城门,控制各个衙门,封闭府库,令官员们躲藏起来。在完成所有守备工作后,率军成列而后出,他指挥兵车十七乘,群起攻击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司齐等人所把守的北宫,姬嘉等人也率领国人前来相助,一举攻克北宫并杀了尉止、子师仆,那些家丁们尽死,公孙侨救出了郑简公。

    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内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乱。司臣、堵汝父、侯晋、子师仆、司齐们劫持了国君,血洗朝廷,当政三卿死于一朝。在这次暴乱中,“郑国七穆”中的“三穆”即驷氏(姬騑及子西)、国氏(子国及子产)、良氏(子耳)是被攻击的主要对象,而引发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由姬騑(子驷)个人所造成的。

    动乱失败后,参与动乱的侯晋逃奔晋国,堵汝父、司臣、尉翩、司齐等人则逃奔宋国。

    在堵汝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堵汝氏、堵女氏、汝堵氏、女堵氏等,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堵氏、汝氏,该支堵氏读音作dù(ㄉㄨˋ)。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