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芈,这些罕见姓也源自先秦
说说真实的
先秦
前段时间,电视 剧《芈月传》火热播放,让大家知道了还有芈(m,音米)这么一个稀有的姓氏;再之前的《甄嬛传》,也让大家知道了甄(zhn,音真)姓。
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专家说,在中国的姓氏中,像芈、甄这样稀有又难认的姓还有很多,它们大多数产生在先秦时期,有的甚至更早。可以说,先秦是中国如今绝大部分姓氏产生的重要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出在周朝的礼制上。周朝的宗法制度规定,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诸侯的儿子中,一般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称为公子。公子的地位低于太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相对于太子所在的嫡系来说,公子及其后裔被称为支庶子。公子的儿子称为公孙,公孙的儿子不能再称为公孙了,得另外繁衍为一个分支,但不得以老祖宗的姓为姓,要另外取姓,一般是以祖父(公子)的名或字为姓。所以,祖父的名或字,成了中国姓氏的一个主要来源。
举个例子来说明。春秋初期,卫国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可以跟着卫武公姓姬,姬惠孙的儿子还可以跟着姓姬。但到了姬惠孙的孙子武仲乙这一代,就不能姓姬了,得另外取姓。所以,武仲乙就以祖父姬惠孙的字“孙”为姓,形成孙姓的一个来源。
大致说来,除了上述以祖父名或字为姓外,姓氏的产生还有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为姓,以古姓为姓,以兄弟行次顺序为姓,以职官名称为姓,以职业技艺为姓和以祖上谥号为姓等多个来源。
这些来源,决定了中国的姓氏不仅多,而且还有难以计数的稀有姓氏。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专家例举了一些稀有姓氏,这些姓氏,在四川分布很少,有的甚至没有。
“逄”字读作pán(音旁),大家往往容易错把它读成fén(逢)或 pén (蓬),甚至有 人 看 到“逄”字有“夅”,把它读成了jiàn(酱)。古代,逄、逢、蓬3个字的读音相同并通假,都是pán。逄、逢、蓬姓,后来有的 转 为 庞姓,所以说庞姓与逄、逢、蓬姓的渊源较深。
先秦之姓氏
亓 qí“亓”字读作qí(音其),很多人往 往 把 它 读 作 qi(卡)。可能很多人会说,从字形上来说,“亓”再怎么也不该读qi,应该读bìn(并)或者biàn(卞)才对嘛!
【姓氏起源】关于亓姓的起源,可供考据的材料不多。“亓”字其实就是古代的“其”字,亓姓出自春秋时诸侯国的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姓。亓官是做啥的?按周朝礼制,亓官是专门掌管笄礼的大夫。什么叫笄礼?春秋战国到清朝初期,少女年满15岁,就到了成年的年龄,要对她举行成年的礼仪,在头发上插笄(qí,簪子),称为及笄。及笄后的女子,已经成年了,可以结婚了。在古代,亓、丌、笄是同一个字,同音同义通假。
春秋时,各诸侯国王族和贵族等对女子及笄的仪礼高度重视,都设置有亓官来负责这个事情,又被称为笄官、丌官。亓官的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叫做亓官氏,是复姓。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要求改胡姓,并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改姓运动,丌官氏被改成了单姓亓姓。
【姓氏名人】孔子19岁那年结婚,夫人叫亓官氏,也就是孔鲤的亲妈、述圣孔伋的祖母(奶奶)。亓官氏是宋国人,是宋国亓官的后代。
明朝的亓之伟,今山东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羊庄村人,读书很勤奋,天启三年(1623年)考中进士,最初出任河北成安知县,不久调任河南浚县知县。他性格强直,到任后,不接受任何私人请客,当地权势人物给他的书札一概不启封,谁犯了法他都要惩治,天王老子都不认。大家都很敬佩他的铁石操行,称他为“铁面”。亓之伟后来历任户部司郎中、河间知府、山西阳和兵备道等。崇祯17年(1644年),亓之伟因不降李自成被杀,时年63岁。
【姓氏情况】亓姓是中国姓氏中的稀有姓氏,全国人口数量有13.4万,排在第346位,主要分布在北方,山东是亓姓第一大省,占了亓姓总人口的72.8%,大约为9.75万人,其次是安徽和河南,这两个省份的亓姓人口大约有1.66万人。四川貌似没有,即使有,估计也非常少。
逄 pán
【姓氏起源】
逄姓主要出自姜姓炎帝后裔,属于以国名为姓。炎帝有个裔孙叫陵,商初受封在逄地(今山东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伯爵国逄国,陵被习惯性地称为逄伯陵(清朝史学家罗泌认为,逢伯陵是黄帝的大臣,后来受封在逄地)。周武王灭掉逄国,把逄国所在地改名为齐,封给姜子牙建立齐国。逄国的遗民子孙以逄国国名为姓,由此产生了逄姓,奉逄伯陵为逄姓始祖。
【姓氏名人】
逄同,春秋末期的越国大夫。勾践从吴国回来后,一心想报亡国之仇。逄同建议说:“要想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
逄丑父,齐顷公的车右官(位于驾车人右边的武士)。公元前589年,晋国联合鲁、卫、曹三国军队,与齐国爆发历史上著名的齐晋鞍之战。一场血战,“齐师败绩。”齐顷公的战车被树干绊住,逄丑父与齐顷公换装易位。晋国大将韩厥赶到,向装扮成齐顷公的逄丑父行臣礼,逄丑父假装说口渴难以说话,对旁边的齐顷公说:“丑父啊,你去给我取点水来喝。”齐顷公借机逃走。晋军后来识破了真相,无奈地把逄丑父放了回去。
【姓氏情况】
逄姓是稀有姓氏,如今主要分布北方,如山东、吉林、江西、天津等地。山东胶南市的逄姓人较多,胶南市有几个村以逄为村名,如逄家台后、逄家桃园等,这些逄姓人不是本土人,是明初朱元璋平定北方时,从西南地区带过去的逄姓人后裔。由此可见,逄姓古代在西南地区人口较多。如今四川很难看到有逄姓人,但庞姓人不少。
蒯 kui“蒯”字读作kui(音块),很多人容易把它读成pén(朋),甚至有人看到这个字和“荆”相似,把它读成jn(京)。如果谁还按照“遇到认不到的字,就把字中认识的组成部分作为读音”的方式来认这个字,就是典型的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姓氏起源】
蒯姓有3个来源,一是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的蒯国,属于以国名为姓。商王太甲在位时,封立了一个蒯国,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一带。商末周文王东征中,蒯国被灭。蒯国王族子孙以及部分遗民,以蒯国国名为姓。
二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姬得的封地名字,属于以封地名称为姓。晋文公重耳当政时,姬得因为能征善战,出任晋国大夫,在城濮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晋文公封在原蒯国境内的蒯邑(今河南洛阳市境内),大家按当时的惯例,把姬得叫做蒯得。蒯得的后世子孙,大多以蒯得的封地蒯邑为姓,尊奉蒯得为得姓始祖。
三也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的卫后庄公姬蒯聩,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这事有点复杂,简单地说,是姬蒯聩在做太子时,因父亲卫灵公姬元的夫人南子(估计不是姬蒯聩的亲妈)干政,想刺杀她,结果失败逃奔齐国。姬元死后,姬蒯聩的儿子姬辄继位。姬蒯聩回国,把儿子姬辄赶到齐国。晋定公出兵干涉,杀了姬蒯聩,另立姬起。又后来,卫国人赶走姬起,把姬辄迎回来做国君。在姬辄的后裔中,有以姬蒯聩名字中的“蒯”为姓的。
【姓氏名人】
秦末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手下有个以好口才和高计谋闻名天下的谋士蒯通。
到了汉末三国时,蒯通的后人蒯越,在刘表手下做事。看过《三国演义》小说或电视剧的人,应该对蒯越不陌生。蒯越对天下大事看得很清楚,曾经劝说刘表依附曹操,但刘表没听他的。刘表死后,刘琮继位,蒯越等人劝说刘琮投降曹操,蒯越被曹操封为列侯,光禄勋。曹操兴奋地给谋士荀彧写信说:“得了荆州不值得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蒯越啊!”
【姓氏情况】
蒯姓属于非常稀有的姓氏,宋朝的《百家姓》把它排在第395位。如今的蒯姓人主要分布在湖北襄阳市,四川基本上没有。当然,说不定现在也有蒯姓人进入了四川。
钭 du“钭”字读作du(音陡),如果读作tu,也没错,但二者有区别。读作du时,是专门表示姓氏;读作tu,是表示铜勺子的意思。
【姓氏起源】
钭姓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齐康公。齐康公吕贷是吕姓齐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沉湎于酒色,全然不知来自陈国的田姓家族即将取代他。公元前391年,田和废掉齐康公,然后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给他修了一座城(今山东烟台市芝罘岛附近)。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周安王承认他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齐康公的生活十分艰苦,听起来是修了一座城,其实就是把那一片给围起来,里面什么都没有。齐康公住在洞穴里,没吃的,就挖野菜、捕鱼虾,但没铜鼎煮东西。齐康公就用一种叫做“钭”的铜勺子作为锅儿烹煮食物,真是说有多惨就有多惨。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没熬几年就死了。齐康公的支庶子孙,为纪念齐康公过的那段艰难的岁月,以钭为姓,尊奉齐康公为得姓始祖。
另一个来源是改姓,从窦姓谐音引申而来,属于以量具为姓。夏王相被有穷国人杀害,王妃后缗怀孕临近产期,从窦(墙洞)中逃出,生下少康。后来少康当上夏王,他的后人就以窦为姓。窦姓是怎么改成钭姓的呢?有两个说法。
浙江缙云县的《辽西郡钭氏宗谱》中说,东汉刘秀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窦融有功被封为安丰侯,刘秀赐给窦融金子一斗。窦融有的子孙为纪念这个荣光事情,把金、斗合为“钭”,以钭为姓。而《燕山郡钭氏宗谱》却记载说,宋真宗时,太尹窦载因在宋真宗归养时挺身护驾有功,宋真宗赐金一斗,还御赐窦载以钭姓。
【姓氏名人】
钭滔,五代宋初人,世居河南开封府陈留。钭滔最初是吴越国的内牙都指挥使,与大将军胡进思关系亲密。天福13年(948年),胡进思发动政变,废除吴越国国王钱弘倧,立钱弘俶为王。后来有人对钱弘俶进谗言说,钭滔是胡进思的同党,参与了谋反。钱弘俶没有深究此事,把钭滔贬到处州(今浙江丽水市)做刺史。
钭滔到处州后,为官清正廉明,有惠政于当地民众,受到老百姓的衷心爱戴,大家都称他为“白眉”(意思是兄弟辈中的优秀杰出者)。吴越国归顺北宋后,宋太宗对钭滔的政绩予以了肯定和表彰。钭滔后来看到浙江缙云山水秀丽,就定居在了那里,成为缙云钭氏的内纪一世始祖。钭滔的后世子孙中,钭文绵曾任四川节度使,钭彦墀曾任四川副使,但他们都没在四川留下后裔。
【姓氏情况】
钭姓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稀有的姓氏,目前全国只有5000多人(一说有近4万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有零星分布。浙江缙云县大源镇是全国钭姓人最大的聚居地,有2000多人。
恽 yùn“恽”字读作yùn(音运),很多人容易把它读成jn(军)或者hu(挥)。的确是哈,初看“恽”字,长得与“挥”字差不多,为什么“恽”非要读作yùn呢?这差别也太大了嘛。
【姓氏起源】
恽姓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出自芈姓,属于以祖名为姓。楚国国君姓熊,出自芈姓。春秋时的楚成王熊恽是个人物,他的爹楚文王熊赀暴病而死后,同母哥哥熊艰继位。熊艰整天只知道飞鹰走狗,不务正业。
公元前672年,当上国君3年的熊艰不知道脑子哪根筋出了问题,想杀熊恽,熊恽只得逃到随国。熊恽咽不下那口气,联合随国袭击并杀死了熊艰,当上国君,为楚成王。
熊恽布施恩德,与各大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镇压夷越各族,先后灭掉了弦、黄、英、夔等国。公元前638年,熊恽在泓之战中打败宋襄公,称雄中原。公元前626年,熊恽被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迫自杀。熊恽的后人中,有以他的名为姓的,是为恽姓。
恽姓第二个来源出自西汉大臣杨恽。杨恽出生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杨敞曾两任汉宣帝的丞相,母亲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杨恽轻财好义,为官大公无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
与杨敞有深交的朝廷重臣霍光的儿子意图谋反,杨恽得知后,立即向朝廷揭发,因功被封为平通侯,迁任中郎将。后来,杨恽因与太仆戴长乐关系没搞好,被戴长乐检举说他拿皇帝开玩笑,汉宣帝最初把杨恽打下牢狱,后来释放,贬为庶人。杨恽回到家后,宾客满堂,饮酒作乐。他的老朋友安定郡太守孙会宗写信劝他应当闭门思过,不要这么张扬。杨恽给孙会宗写了封回信《报孙会宗书》,坦露了对汉宣帝的怨恨,对孙会宗的挖苦,对自己狂放不羁的辩解。结果这封信被朝廷发现,汉宣帝大怒,以大逆不道罪把杨恽腰斩。杨恽的儿子为躲避灾难,以杨恽的名为姓,是为恽姓。
【姓氏名人】
在历史教科书上,有一位叫恽代英的革命先烈。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县,生在湖北武昌,出生于书香门第,192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
1927年,南昌起义后,恽代英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随起义军南征。部队在广东潮汕受挫后,恽代英等乘船前往香港。同年12月,恽代英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主编机关刊物《红旗日报》。起义失败后,再转道香港,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从事地下斗争。1928年,恽代英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被捕。狱中,恽代英坚贞不屈,写下了《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第二年4月29日,恽代英英勇牺牲。
【姓氏情况】
恽姓虽然也名列稀有姓氏,但全国总人口有31万,在中国各姓中排在第494位。恽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江西,两省恽姓人口约占全国恽姓总人口的70%,江苏常州市、武进市的恽姓人最多。
“仉”字读作zhn(音掌),大家容易把它读成j(几)。说实在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仉”字读作zhn,总觉得没理由啊!
【姓氏起源】
仉姓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出自西周时的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姓。仉督是个什么官职?这得从西周时的基层行政单位说起。
西周时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州为主,每个州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党,每党分为五族,每族有100家(户),构成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每党的行政长官称作党正,负责掌管党内500家的事务。打仗时,党正从每家抽一男丁,500男丁构成一师,编入军制,供中央王朝调遣。
党正的品级不高,相当于正九品,后来被称为党督。古时,党、掌、仉3个字,都读作zhng,同音通义,可以互假,所以,党督又被演变为掌督、仉督,后二者属于非正式称呼,职能都一样。在仉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称为仉督姓,后来简化为单姓仉、督、党姓等。
第二个来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党姓后裔,属于以音讹改字为姓。因党、掌、仉在古代读音相同,党姓人中有一支以掌为姓,掌姓人中又分衍出以仉为姓的仉姓。所以说,仉姓是起源于党姓的。
【姓氏名人】
仉氏,儒家著名的亚圣孟子的母亲,以择邻教子出名。仉氏知书识礼,为了使孟子得到好的教育环境,曾经搬了3次家,形成后世的成语“孟母三迁”,主要用来形容教子有方。历史文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中记载,仉氏是魏公子仉启的女儿。如今,在山东沂水县杨庄镇有个党家山村,相距4公里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孟母村,党家山村东面3公里有一个仉林村。
仉经,明朝洪武年间在高苑县(县治在今山东邹平县苑城镇)任主簿,对百姓有爱心,宽厚待人,颇有政声。后来历任开封、太原知府,因为官清廉、有能力,又升任河南道御史。永乐初年,他上疏言事,被明成祖贬到浙江常山县做知县。在任期间,他把常山县治理得很好,深受百姓爱戴,实践了“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真理。
【姓氏情况】
仉姓是一个稀有姓氏,人口总数少,没进入中国姓氏前300名行列,在宋朝的《百家姓》中排在第443位。如今的仉姓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吉林、辽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