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董氏集团董瑞萼董事长情系非洲
董瑞萼先生是董氏集团的董事长,作风一贯低调内敛。经过几次委婉拒绝,他终于答应接受记者的采访。
现年53岁的董先生曾在美国大学深造,主修商科。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董氏集团历经40年的发展,在尼日利亚生根发芽,经营着十多家工厂,雇用着一万多名当地工人,成为非洲实业家中的佼佼者,在尼日利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董氏集团所经营的木材制品和建筑材料等均占尼日利亚市场的较大份额,这些产品经过尼日利亚经销商转手到非洲其他国家。董先生还涉足餐饮业,经营着一家常常需要预订才能就餐的金冠饭店,并打算在拉各斯的维多利亚岛建一座精品假日酒店。另外,他弟弟还和香港瑞安集团一起在重庆投资经营了一家水泥厂,他们是看准了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商机,目前年产量已达500万吨。
虽然董氏集团已是如日中天,但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拓宽经营领域,不断开掘新的增长点,形成了良性可持续发展。40年来,尼日利亚政权几番更迭,而董氏集团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反而不断壮大。董先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开拓西非经济共同体市场。
对于创业和守业的艰辛,董先生说得很平淡,但却道出了所有海外华商成功的秘诀:坚忍不拔、稳健求变、诚信朴实。
从创业到发展
讲起中国人在尼日利亚的创业史,董瑞萼先生既自豪又感叹。他说:“1959年我堂伯父第一个来尼日利亚发展,当时这里还在英国的控制下,经商并不自由,只能和一个英国商人合伙做搪瓷生意。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后,政策逐渐开放,来的华人也逐渐增多。父亲是1967年来尼日利亚的,与一些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搪瓷厂。因为当时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搪瓷市场,而中国的搪瓷质优价廉,工艺精湛,最适合在尼日利亚生存发展,所以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前来投资。
董先生说:“80年代初,看到外国人在搪瓷之外的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好回报,我就考虑开一个新行当与洋人一争高低。”1979年,董先生开办了镀锌瓦楞铁厂。谈起当初涉足镀锌铁行业的原因,董先生说那纯粹是偶然的启发:“有一天我去与拉各斯接壤的奥贡州,在一座小山丘上向下遥望,成千上万的民居的铁皮屋顶都锈迹斑驳,几乎看不到一个闪闪发光的。如果全部换一换,需要量会有多大!我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介入这个行业。”不过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勤奋人。首先,从德国引进了自动生产线,在使用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改进,减少了废次品,提高了生产率。“我们所奉行的宗旨是‘薄利多销、实现双赢,利让客户’。”以节约促生产
镀锌瓦楞铁的成功使董先生确定了下一个目标――向建材行业进军,此后几年中董氏集团还投资了卫生陶瓷、瓷砖厂、木材厂、水管厂、铁钉厂。说起陶瓷瓷砖厂,董先生说:“那是1984年,一位银行的朋友介绍有一家德国和政府合资的陶瓷厂要清盘,于是我们参与了投标并成功收购。我们花了三年时间,改进了配方,使那个破产清盘厂翻了身,成为当时集团中效益最好的厂。”
董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做木材生意,重要的是资源有保证,但又要注意环保。我们同奥贡州政府的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政府给了我们100平方公里的种植林,主要种植柚木林。我们边伐边种,热带林区软木生长迅速,六七年就可成材使用,这样循环不断,永世不竭。”
这些年,董氏集团共栽树木四百多万株,成为当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样板,受到了政府的赞扬,同时也缎带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董先生说:“做生意不能简单看怎样去赢利,还要尊重本地人,当他们党风得你确实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来掠夺资源时,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木材成材不易,浪费更是可惜。我们把生产主要产品作为成本,废物再利用就是我们的利润。为此,每年我都带上公司几位员工去参观世界木材机械展览会,寻找最新的废物利用设备。现在我们的利用率可以说达到了100%,连树皮也做了燃料。”
在资源利用方面,董先生看得很远。两年来,他看到尼日利亚成品油价格逐步放开,柴油价格在不断上升,就立即决定把公司的动力柴油发电机全部改为重油(当地称黑油)发电机。虽然当时投了一大笔资金,但是从两种油的差价来看,公司在几年内就可以收回投资。祖国和家庭
祖国的兴衰与海外华人地位变迁息息相关,董先生对此感触良多。最近江主席访问尼日利亚,中尼各个领域的关系全面升温,当地华人企业愈来愈受到了尼政府的重视,尼日利亚总统2002年10月视察了董氏集团的企业,对当地华人企业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董先生说:“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影响扩大了,华人受到尊重,搞企业就少了很多麻烦。国家欣逢盛世,我们创业也迎来了第二春。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中国人到哪里都不能忘本,时刻想着要回报家乡父老。”
2002年10月,董萼先生参加了“海外中青年企业家华夏行”活动,到了祖国大陆好几个地方,获益匪浅。他说:“国内投资,上海和宁波是我的首选,我首先准备把机械设备加工制造的技术基地设在宁波,然后向大西北延伸。大西北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如果有足够大的土地,可以像尼日利亚一样种上种植林的话,我会在那里开办生产纤维板、中密板、高密板的工厂,在这方面中国市场大,而且至今都是供不应求的。”
在我们谈话中,董先生的夫人吕舜英女士一直在他身边,和任何时候一样,她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董先生说,他们是在夏威夷认识的,那时候为了潜水这个爱好,他从天气寒冷的加拿大到了夏威夷读书,而凑巧吕舜英与他是同一个监护人。董先生说:“在学校生活了五年,拿了两个学位,找到了一位终身伴侣,实在是太幸运了。1976年毕业后,我们就结婚了。我想先把家庭安定下来,出去拼闯才没有后顾之忧。我太太为教育培养两个子女也费尽心血。大女儿是美国斯坦福和纽约大学的双硕士,已经工作两年了,儿子还在美国宾夕尼亚大学读书。从儿子上大学后,太太就一直陪伴我,一起来非洲,一起到香港。她喜欢,在非洲有一个私人的工作室,设计和制作一些玻璃品。她还为公司员工在外文、电脑和其他专业方面的学习培训出了不少主意,做了不少工作。”董先生动情地说:“她真是我的贤内助,在非洲我们遇到了许多麻烦,都是她亲自去处理。今日我事业有成,一半功劳是太太的。”记者问起董瑞萼先生的业余爱好,他说自己从小喜欢潜水,现在每年还抽空到澳大利亚去玩上几天。此外董瑞萼先生还收藏陈年普洱茶和茶具。董先生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工作。他也喜欢喝红酒,当然这也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他说,与欧洲人打交道谈红酒他们都很高兴,因为这是他们的文化,就像外国人说龙井茶和铁观音,会增强我们的亲切感。夫人一语点出精髓,说董先生是个把乐趣融入到生活工作中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