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发现两处关于戴氏的革命旧址
前不久,福建省福清市文体局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福清市音西街道云中洋村发现两处革命旧址:戴祥滋的故居及戴氏宗祠。那么戴祥滋是什么人呢?戴氏宗祠的样式又是怎样的呢?
戴祥滋故居为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民国初期,系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大门前有大埕,正座建有前轩廊,后院有天井和单坡顶的回廊,正厝右侧有附厝,左侧50米处设有门楼和石构三层碉楼各一座。记者发现,该宅规模较大,建造装修十分讲究,屏门上方及轩廊、梁架等处均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色彩明丽。
随后发现的戴氏宗祠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中游击队基点,中共福清县委扩大会议曾在此召开。该宗祠为四合院祠庙建筑,据省博物院原副院长王振镛考证,宗祠约建于晚清,面阔五间。大门前亦有大埕。前座已改建为水泥结构的戏台,台前为小天井,两厢房为二层看楼,中三间用大阑额减柱,后部设神龛。
戴祥滋系云中洋村人,早年侨居印尼,民国时期,福清成立华侨协会,他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他还发动侨胞捐资创办华侨小学(城关小学前身)福清救火会、县初级中学(现福清一中)等,还独资创办云中小学。民国35年,共产党地下组织在云中洋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戴祥滋自动捐款献粮,把房屋让出供地下党人员使用。并把家中自卫用的长短枪20支连同子弹1500多发,悉数交给游击队,还缝制黑色服装30多套送给游击队员。民国37年(1948年)国民党军队“围剿”地下党游击队时,戴祥滋不顾自家安危,毅然掩护受伤的原闽中游击支队副司令陈亨源,为之延医救治,供奉茶饭。陈亨源伤愈后,他还资赠黄金数两,作为革命活动经费。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