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南侵”与“岑族南迁”

2013年06月15日 | 阅读:121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岑氏

在探讨象求公世系及源流时,我曾提到由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象求公后代迁离四川南下。有族亲提出金兵南侵是攻打北宋都城汴京;有提出四川是最安全的,南迁是否与金兵南侵有关?对于上述疑问,提供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就今天岑氏人口分布来看,聚居最多的是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其中支系最大,人口最多的是正叔公、 仲叔公和世祥公(孟祥)三位祖宗的后代,而这三位老祖宗及其后人都是北宋末年以后南下的,在时间上确与金兵南侵联在一起。

“金兵南侵”是一个时期的概念,时间长达几十年,而不是攻打某地的一次性战争。按宋史记实,小规模攻掠难以统计,大规模南侵简述如下:

(1)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冬十月,金兵分两路入寇,一路从云中攻太原,一路自平州入燕山。宋徽宗长期信任奸臣蔡京等主政,战争一败涂地,当年12月禅位钦宗。宋钦宗也是昏庸信奸,罢李纲、种师道等抗金中坚将领,屈膝求和,被金人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尽掠京城官民骡马七千匹,索少女一千五百人,割地河东、河北畀金。宋钦宗奉表称臣后,金人北归前复大搜括,掘地三尺,杀人迫勒长达30天,再得金37.8万,银114万,帛104万,被占地区官民家室为之一空。1127年4月,金人满载财物,掳押徽、钦二帝和太妃、太子、皇家宗戚三千人及掳得妇女共一万五千人北去。宋史记宋钦宗被金兵拘禁时掩面大哭曰:“宰相误我父子!”太子被掳时百姓不忍,太子亦大呼曰:“百姓救我!”,百姓家破人亡,民众惊恐逃难,此情此景,惨不忍睹。

(2)1127年5月,宋高宗即位于应天府,仍是信用奸邪,排斥李纲、宗泽。建炎元年(1127)12月金人分五路大举南侵,东起山东西至陕西同时发兵,两河、中原沦陷,宋高宗南逃过长江,定都临安(杭州)。

(3)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六月,金兵大举渡江南侵,陷临安,纵火焚掠。仅攻陷平江一役,“兀术入城,纵火焚掠,死者五十万人。”

(4)宋高宗建炎4年(1130)4月,金兵攻陷潼关、陕西,大举进攻四川,许多州县被陷。由于宋军名将吴玠兄弟顽强抗敌,双方反复争夺,直至宋高宗绍兴32年(1162),四川三十多年血战不休。

(5)宋高宗偷安主和,放弃恢复中原,委大奸臣秦桧主政,以杀岳飞,罢诸将、割地贡银、上表称臣达成和议,亦只偷安19年。高宗绍兴31年(1161)9月,金兵复大举南侵,直陷杨州。金兵每次大规模南侵,都是从北向南攻掠屠杀,靠北之地屡遭蹂躏。所以北宋未年以后,百姓逃避战乱纷纷南下,时间长达几十年,所以民众南迁也是一个时期的概念,而不限某一时日。就我岑氏象求公一支而言,象求公北宋末已经去世(约在1104—1105年)。1127年前后世祥公、世衡公已经年老,而岑道、岑迪、正叔、仲叔等兄弟正在当年。象求公长子世祥公(孟祥)生于梓州,原在成都为官,但后来族谱注明他的墓葬在南阳,而且其儿子岑道、岑迪的墓葬亦在南阳,证明世祥公一家北宋末已迁至岑氏古居地南阳,其后人景佺公又南迁至浙江。

象求公次子世衡公一家在梓州,就地理环境,梓州是宋朝西北边境重镇,而世衡公一家又是梓州巨富。 古代战争就是杀戮和劫掠,世衡公家族迁徙以躲避战乱是必然的。“源开北宋,三派分流”就是正叔公一家的遭遇。因世衡公长子正叔公在朝为官,他随朝庭南下临安是合理解释。广东古谱记世衡公次子仲叔公“避乱入邕州”,而世衡公本人与其余家族成员据传迁至浙江,但至今不明下落。

正叔公正直立朝,因与权奸不协而去官宦游东粤。此前正叔公长子岩永公已入粤为官,后正叔公定居广东,之后正叔公子孙陆续南迁(或任职)至广东(注:其中一孙旨乐公因任职落业广西桂东),这个过程亦约在南宋中期。总而言之,今天岑氏族人大多数居住于东南沿海地区,是从北宋末年之后不断南迁的结果,躲避战乱是主要原因,至于是在什么具体时间南迁,走什么具体线路,目前尚未发现详情史料。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