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
“国宝级”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可两朵奇葩的境况却大相径庭:2005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永定土楼旅游的总收入达2565万元,而蔡氏古民居一年的门票收入还不到5万元。
国家文物局拨款和南安财政支持配套,120万元修缮蔡氏古民居的世佑厝、德典别馆(详见本报昨日A10版报道)。对此,南安市文管所杨小川主任说,这是国家迄今为止给蔡氏古民居最大的一笔钱,但这笔钱还远远不够。
其实,早在两年前,南安便对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了详细的保护利用规划,提出“争取用三五年时间,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区”。而这一目标,需要1.6亿元的概算投资来支撑,正因缺少招商资金的支持,至今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
雨季来了可能塌房
一个世纪过去了,徜徉在一幢幢百年古宅中,闽南建筑经典艺术带来的震撼力,仍然是如此撼人心魄。
历时50年,由清资政大夫、旅菲华侨蔡资深建造,占地40多亩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有着“闽南建筑大观园”的别称,代表了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住在这国宝级的古大厝里,作为蔡资深的第五代长房,60多岁的蔡宗敬,脸上除了自豪,更多的是尴尬和无奈。尴尬表情的背后,其实是民居群愈来愈严重的破损,“这是国宝,我们不能修,政府不来修。”就说此次的修缮,国家文物局的拨款,年前就到了,但因有关材料的报价太低,1月份的招标,无人应标。“雨季马上就要来了,如果不能及时修缮,一场大雨来,很可能就有屋子倒塌。”蔡宗敬心中很清楚,需要修缮的,远不止这两座建筑。
没钱来保护开发
采访中,蔡氏古民居文管所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的游客量约5万人次,门票收入不到5万元,而这些钱要承担景点里联防队员的工资开支、其他办公费用等,“哪有钱来维护古民居?”
其实,两年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利用规划》原则通过,规划的重点保护区约4.1公顷,包括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及5座与其同期同宗的典型民居建筑,计大小房间近400间。
可如今,古民居中不少建筑因年久失修,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须拨款维修。“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南安市文管所主任杨小川说,具体需要多少资金,要看维修到什么程度。这些钱,除了国家文物局拨款外,只有靠地方财政解决,而地方财政的支持,目前看起来有难度。
规划“休闲一日游”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集古建筑观赏、闽南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商务活动于一体,具有浓郁闽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南安市旅游事业局局长黄哲煌介绍,按照《蔡氏古民居建筑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总面积达73公顷,漳里自然村和芸林自然村均包括在内,概算投资超过1.6亿元。
这一规划的定位为闽南建筑大观园、侨乡民俗精艺苑,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在这一思路下,景区的开发布局确定为“一心、一轴、一带、四入口、五区”。
若干年后的蔡氏古民居,你可以这样游玩:在蔡氏古民居东南入口处下车后,行李寄存在典当行,你就可以进入旁边的制糖工艺流程小展馆,看看100多年前的糖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糖坊附近,就是具有闽南特色菜肴的厨房了。在这里,一盘小吃一个故事,一道甜点一个传说,一副对联一个境界,以此来体现闽南“食”文化的精髓。酒足饭饱出来,再往前走一点,锣鼓声响传来,原来是小姐楼在举行娶新娘的闽南风俗表演,游客可以身着当时的成亲服饰,在梳妆阁内体验简单的清末婚俗仪式并合影留念……
期待着实力企业
招商不成,打造国家4A级旅游区的计划只能是一种期待。自蔡氏古民居保护利用规划出台,南安市就积极地招商引资,但结果是至今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旅游产业是个朝阳产业,但它又是个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项目,需要有实力、懂行的企业来开发。”南安市旅游事业局局长黄哲煌分析说,蔡氏古民居的旅游开发,列入南安“十一五”旅游发展重点规划。在招商引资上,本土的企业懂旅游、有实力又有兴趣的,少之又少;外地客商,除非实力雄厚的公司,否则一般企业不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涉足一个需长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的旅游项目。像去年,曾有桂林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来考察,还做出了初步的可研报告,但至今没有下文。
不过,蔡氏古民居的开发也充满了希望。黄哲煌局长透露:“最近,本土有几家企业对这一项目感兴趣,正在接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