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教育法”,专供“精英教育”?

2013年05月25日 | 阅读:1656次 | 关键词:

专家表示,蔡笑晚对于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做法是好的,也被实践证明了是成功的,但是不能把学业上的成功等同于人生的成功。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孩子也有每个孩子的特点,考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只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个阶段,不要将此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应该认识到成才的渠道有很多

一家6个孩子,5个是博士,1个是硕士,这就是温州人蔡笑晚作为一个父亲所津津乐道的事情,这位父亲和他的家庭教育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蔡笑晚、针对他的家庭教育法,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新华网“焦点网谈”近日刊文,就“蔡氏教育法”进行了探讨,文章直接提问: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大众呢?

“五个主动”和“三个反对”

蔡笑晚将他的教子经验总结成了八句话,那就是“五个主动”和“三个反对”。他说,孩子3岁左右,父母要主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孩子5岁左右,父母要主动让孩子尽早上学读书;父母发现孩子智力超常,要主动帮孩子跳级或进入少年班;主动为孩子创造没有压力的外部环境;主动告诉孩子,考上大学并不是求学的终点,而是求学的起点,要早早准备考研或出国留学。

“三个反对”,即“反对顺其自然”、“反对平常心”,“反对眼前虚荣”。他说,“反对顺其自然”就是不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而对于“反对平常心”,蔡笑晚解释说,“我们把平常心看成是胸无大志”;“反对眼前虚荣”就是,不要仅仅看到孩子暂时所取得的成绩,要注重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到底学到了哪些知识。

除此以外,蔡笑晚对孩子的用心良苦还体现在他对于孩子的观察。他说,他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档案”,里面记载着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还坚持与孩子通信、为每个孩子记日记,通过这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点,然后研究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

蔡笑晚将自己的教子经验总结为一本书,名为《我的事业是父亲》,并已于今年5月出版。他还正在着手准备在上海开办一个“蔡氏神奇家教”培训学校,向老师、家长们传授他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

看上去很“美”

尽管别人的经验再好,也要考虑自身是否适用。应该看到,蔡笑晚的一些教育方法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相悖的,比如他的“反对顺其自然”就与现在所提倡的让孩子自由成长的理念有一定出入。

有家长就认为,“我更关注的是人格的发展。只要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不管小孩长大后做什么,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他都应该被称为人才,都应该是父母的骄傲。”

不仅如此,也有很多家长在听完蔡笑晚的经验后,提出了质疑,其一就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上学、升学都有相对严格的程序,想要模仿蔡笑晚的早教法和跳级法困难非常大,甚至需要“强大的背景和经济能力”,而这些又不是所有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有家长说,蔡笑晚的经验毕竟还是要受到当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的限制,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完美。即使蔡笑晚的教育理念全部言之有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实行,也许给孩子一个较为宽松的幼年、少年生活环境,会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甚至有家长表示更愿意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成才只有建立在最基本的成人基础上,教育才能算是取得了成功。

专供“精英教育”

针对家长的质疑,蔡笑晚则强调,他将他的教育方法讲给大家听,是希望给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一种“精英教育”的理念,他的教育方法不见得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于这种专供“精英教育”的蔡氏教育法,也有专家认为,蔡笑晚的教子经验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个案,但不一定适宜推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谷平说,蔡笑晚的教育经验与我们现在提倡的让孩子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可能有些差异,他取得的成功不具备普遍性,不具有全面推广的意义。

周谷平说,蔡笑晚对于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做法是好的,也被实践证明了是成功的,但是不能把学业上的成功等同于人生的成功。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孩子也有每个孩子的特点,考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只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个阶段,不要将此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应该认识到成才的渠道有很多。而且,人才本来就应该是多类型的,所谓“精英”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人而已,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家长们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抱定了“精英教育”的想法,这样做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们还是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周谷平说,蔡笑晚的经验中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对于孩子的用心、对孩子的观察等等,家长们还是应该吸收好的经验,因材施教,尤其是应该强化家庭教育意识,以积极配合好学校教育。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