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第九次接续编修《毕氏宗谱》序

2013年03月29日 | 阅读:169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奉节云阳毕氏族人

 

在蒲圻同治十年刊六续《毕氏宗谱》基础上2009-2010年

第九次接续编修《毕氏宗谱》序

一、修谱的宗旨

  古人曰:家之有谱,若国之有史也。国史、方志、家谱,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保存研究补撰刊印民间谱书,不但是家庭家族人口文化的延续,也是地方社会史的再现。

  千百年来,人们热心修谱,体现了人们对短暂生命的敬畏和珍视,表现了人们对人文不灭的景仰。古代帝王修陵志史和百姓叙谱立传,无不是希望延续生命曾经的鲜活,存储自己来过人世的数据。百姓 “永承香火”的祈求,都是我们为企求不朽而做出的努力。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事实上,中国人的宗教就是家谱。其全部经典和教义在中国人的民族血脉中流淌、沉淀,凝结成八个大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是“后”?后人,血脉继承人,借以传承姓氏。这是一种通俗的解释,也是一种肤浅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后”,她本质的含义的是“存续香火”。火,文明的使者,文明的载体。因为文化绵延,才有“香炉不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世灯”。后人,尽的是责任,家谱,载的是文化。家谱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优秀文化。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已成废墟,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无愧是古老文明延续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打造的。中华民族有这浸润民族血脉的文化,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衰。作为继承祖宗血脉文化的儿女,每个人都应该警策自己:人生难得百年,短暂的一生,必须留给后世什么?这才对得起自己,也才对得起祖宗。同时,对于那些只知今天,只顾今天,而祸及自己或子孙的罪人,要痛加鞭挞,不要让这种人在心理上有存活的空间。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没有过往,不会有将来。”我们“祭祀祖宗”,不仅仅是为了安慰逝者的魂灵,更重要是为教育和示范子女而做出榜样。子女以传承为己任,将来,当自己寂灭时,也是长生时。

  现代人修谱联宗的意义,延伸发展出新的内涵:寻找人们内心的文化归属感,增强族人、家人的内聚力和发展力。这与过去的穆宗收族强调族权法权制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兴家才能强国,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与人生存竞争的惨烈程度加深,树立唯才是举的观念,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国人生命观、亲情观的教育,让感恩家、重同族、报祖国的精神扎根人心,增强家庭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是新时代修谱的宗旨。

二、蒲圻毕氏老谱形成的过程

  姓氏的形成源远流长,成因多种多样。早在6500年前,人祖伏羲,就带领族人从甘肃天水一代来到河南淮阳繁衍生息,种粮、养殖牲畜、熟食,有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姓氏,由此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所谓 “万姓同根,根在羲皇”。

  毕氏源于黄帝姬姓,周文王十五子高,因功受封毕国,史称毕公高。后辈以国为姓氏。这,查毕氏族谱,阅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周馆,考历史资料都相符。

  毕公高册毕、春秋毕万仕晋、战国滕人毕战、西汉南越毕取归汉、涿人毕野白,大致可见,毕氏先人,从陕西而扩展到了山西、山东、河北,而且南及广西。从后来河南、河内、东平、太原郡望的出现,说明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地是河南、山西的黄河以北一带。唐末,因避回鹘掳掠和黄巢之乱,又南及两湖一带。(北宋时,代州云中今山西省大同人毕士安因仕宦落籍河南郑州,其孙毕良史先迁上蔡)靖康之耻后,避居江东。与此同时,有毕姓因为官或避难之故迁居河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湖北蒲圻(今赤壁)毕氏宗谱,主要记述毕士安后裔祥公和保公相继自江西吉安迁蒲世系及生平事迹。

  祥公后裔南宋末年迁蒲,今神山镇毕家畈即其后裔,奉节方礼方辉方平亦是;保公后裔明洪武初年先迁湖北,随即又迁湖南临湘,数代部分回迁蒲地,今赤壁市青丝潭新店毕家湾,成都毕玺、云阳平安镇猫儿门大湾滩毕太川【臣】即其后继。南宋以来的记述比较确凿。至于从一世毕公高至八十五世祖天麒公其前的记述,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难于考证,存有讹误,后人读此,注意考辩。

  由唐及宋,毕太学少阳公由江左迁右,越二世,而文简公,出为名宰相。贤哲层起。有曰:奉旨画屋盖簪缨盛而恩遇隆也。

  我族自南宋理宗嘉庆2年丙戌,公元1226年,元太祖称帝之二十一年始。祖祥公因江右乱举家迁蒲而居之,(江右吉安府庐陵县上藤桥,迁湖北武昌府蒲圻县方桥团北乡,地名大湾。居嶂山,置庄大湾。蔈垅书院、惜阴楼、戚庄、畈头,临湖东山、红山岭、舒桥、梅山、泌泉、丁亩山、黄岐畈、峡石口、岑溪渡,周围数十里。正米九十九石,立户毕宗佑),是蒲之有毕自南宋始也。

  元朝恭公,选教谕增谱二十条。恭公长子祥公,迁蒲邑大湾,越百二十七年,至元季顺宗至正十二年壬辰,传六代而壬辰乱,惟天麒公一支独存。七世祖天麒公惧宗支之失传,始缕详其根源。笔之于书以垂后世,是盖谱之祖也。(85世孙毕天麒始修《毕氏宗谱》,时间不详。)

  越十五年丁未,至于明,明皇洪武元年戊申,至天启元年辛酉,二百五十四年,十六代中兰公馆于梅山,得天麒公之谱。因而续修之,是盖谱之宗也。(明天启元年,1621年,94世孙毕柱字中兰再续)

  康熙戊戌,合族公举孟白公崇通汉沔村落星罗存其运泰。联派通辑是又谱之一大集。(1719年,98世孙毕雄飞字梦白三续)

  惜乎也,未深详究,又未纪月编年,是以有元末明之初之说,洪武初年之讹,与元明二谱之传,述异矣。

  戊子冬,港北会权,访诸江右,得宗祖渊源(统宗),爰按诸公所纪朔其源正其讹宗。至辛卯之秋,已大集其规模矣。然亦率由旧章按本腾刊而已。又未增补年月,是以谱成,二十余年而此心犹忉忉焉。(大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99世孙毕其享字会权四续)

  维开周公四续谱成后,捐资创建祠堂,规模宏敞,其为承先启后计。沿及于今,又越三十余载,族众丁繁更有散处远乡者,音问疏而形迹暌,纷纷不一。幸有明经宗美开周公之第四孙也。自戊子季秋,至辛卯仲春而谱始成。且其横列图式,悉仿卢陵体制,而其详着世行,逐层分晰,一本苏眉山遗意。今日之举,考订时世而辨明讹传。编定体式,为百代之规矩。世系世行,立万世之准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101代孙毕泰瑚字宗美五续)

  自道光戊子春,迪卿先叔焕堂公,五续以来,已四十余年。因于丁卯岁,会合享与迪卿先兄省夫公,谋修谱事。迪卿与族弟半沼并承。其横列图式,一如公之仿卢陵也。其详着世行,逐层分晰,一如公之法苏眉山也,至于同宗虽单寒必录,非族,虽宦显不攀,复一一谨遵。前为作者,后为述公。一一分明。(同治十年,1871年102世孙毕集成字迪卿六续《毕氏宗谱》)

三、九续谱纪要

  岁月流转,毕氏后裔迁徙四面八方,又是一百三十余年。父老兄弟,考虑到毕氏宗谱久未接续,恐怕愈久愈失其传。因此,二00九年正月于奉节永安镇,族人毕方平(奉节支系芳作方写,后同)、毕方辉牵头,族中父老,兄弟姐妹,皆积极响应,出力捐资,成立奉节毕氏宗族联谊会筹备组,并设立修谱办公室(简称谱办,下同),委托毕方礼领头负责毕氏宗谱的接续编修。

  古所谓三代不修谱不孝,祖宗精神不可慢,族众信任不可负。再,幸有先祖留下六续毕氏宗谱(简称六续谱,后同)。宗族文化,渊源世系,可据考证。导水有源,寻根有据。忝为毕氏后裔,受惠先祖余荫,文玉(春)、方礼、方平、方辉、方相诸贤哲,深感责任在肩,义不容辞,谱事已是时不我待。由此,一面撰文画图,出通知,发样表,遍告后裔老少,传晓远近支系,要求各据世系,收集资料;一面请打字员,识读老谱。谱办有老谱三套,五续谱一套,缺页虫蛀严重,六续谱两套,其中一套差13卷,有个别卷少许出现缺损,一套保存完好,四角如新,页面无污,开卷书香犹存。只是字字繁体,没有句读,个别字已经废弃,字典查不到,计算机打不出。有时为一个字,半天时间就折腾完了,结果还是未能解决。方礼于此,功莫大焉。

  毕氏宗族,树大根深,我宗虽然述及往古,其实仅仅录宗佑公后裔及宗文公后裔而未尽。湖北蒲圻,今名赤壁市。元乱以来,为我毕氏宗族79世毕彦公后裔避世之所。二人迁楚,二十余世,人才荟萃。族人聚居,明清甚众。近代迁播八方,旧谱记述数十支,六续谱录二十四卷,二千余页,四千余篇,人丁不计其数,广布全国,甚至国外;只凭耳闻,奉节、云阳、开县、梁平,均有支系;可谓广布四海。四月,族弟方辉专程赤壁,落宿所遇,竟然是蒲圻毕家庄先祖后裔107世孙毕明元,他于宗族文化,十分热心,曾参与当地七续八续宗谱工作。方辉之缘,外迁毕氏宗支之善也。后方辉、明元为向导,方礼和族弟方平,族侄毕毅复专车再去。一路寻宗觅祖,翻资料,看山水,访遗老,摄墓碑……祖宗之迹,得以瞻仰。犹不能忘者,蒲圻族人之至情至诚,殷殷劝酒,程程相送。

  09年六月,方礼方相读旧谱24卷,始知云阳支系事实存在,从而联系。四清时,云阳族人毕运褫(族名,社会用名毕勋,高100世孙,现年八十余岁)曾在奉节九树乡、县城水电局工作,奉节族人甚疑其行辈“运”字是误用,素有来往而不认。云阳毕氏,100世孙“运”、101世孙“泰(云阳为:太)”字辈居然大有人在,我奉节104世孙“椿(奉节为:春)”105世孙“芳(奉节为:方)”字辈正盛,蒲圻107世孙“明(云阳为:隆)”108世孙“德”字辈当世。蒲圻、奉节、云阳、开县,地相邻,支系同源且近,老谱可稽。想我族自周开国即有姓氏,三千余年来,计世代当有一百二三十代以上,何云阳、奉节两支系刚过百世?遍查源流或统宗世系,我宗70世为次房,76世居四房,其后居于大房小房情况都有,其实,70世之前的记述,前人苦于纸张艰难,以至于同代不录兄弟,所以今天来看几乎是单线相承,但各代绝不都是大房。自古民间论后嗣辈分:“大不过小房,小不过大房”,如此推论,我们绝不是字辈传世最小的宗支,我们也不是字辈传世最大的支系。我们相差几十代左右,溯因应是如此。通过毕勋,云阳族人毕太川(族名,社会用名毕臣,高101世孙,云阳支系泰作太写,后同)迅速来到了奉节修谱办公室。

  毕臣时45岁,中学干部,历任中学语文、历史教学,家多实业,自陈云阳旧谱毁于文革,族人深以为憾。其爷爷毕其漳【澄清】(民国时云阳三青团、教育系统、参议院等负责人)解放前为当地三支宗族公选负责人,一直主持宗族祭田学田,曾谋修云阳毕氏祠堂,惜身陨事灭(1951镇压)。其父毕运笳1984年首修云阳毕氏简谱;族伯毕玺,2000年,80岁时考证撰印云阳毕氏人文资料《大湾滩考》。承袭遗志,从1984年开始,数修云阳三宗族近代部分的谱稿,多次印发,惜无籍知先人,虽遍考史志,憾不得源流,犹不敢封笔。然事经十余载,糜费数万,其志不夺。一知奉节六续宗谱尚存,大喜过望。轻车简从,即来谱办。毕臣年轻,经年于计算机办公应用,因而处理图片,编辑文本,轻车熟路,又热衷于宗族文化,又有多年研撰创编刊印谱传经验。尤其难得,他们破除了绳一祖一系不及旁系的旧制,创立了以一省一县地方集中修谱的新办法(分地域成册)。莅临奉节,不问一酬,不做一求,多年心血,尽荐谱办。其坦荡无私之行,令人赞赏。征得谱办众人同意,决议族谱奉云合修。

  云阳加盟谱办,两县合力。源此,我族盼望已久的切合当代人阅读,又通俗易懂且文化深镌、图文并茂之宗谱,庶几可待矣。

  09年九月,奉节谱办六续《毕氏宗谱》卷一到卷四打印、校对、断句和卷五至卷二十四“世系表格化”整理初步完成,发给云阳毕臣编校。“毕氏表格化世系”,为方礼创立。世系传承图谱,古谱均为欧苏体式,即我宗所谓庐陵体制。其体横格竖字。竖邻格列父子(每页五代),同横格中排兄弟;始,右列世系,然后登名(大字)记事(小字),录子不录女,第一位列字辈,弟从兄省,如某子四,彦字辈,分别为彦荣、彦华、彦富、彦贵,谱为彦荣华富贵(这在谱表中沿用较多,要特别注意)。庐陵体五世一组,人众页多,一名一行,本页有录,其余则空,糜费篇章。若用今人阅读习惯整理,因为父与长子必须同一竖列对齐,更难于排版。改文字叙述,终一房而二房又远,而且再续困难。如用倒树状图整理,主干支系分明,检索容易,但苦无软件支持,而且生平事迹等又不能附。方礼“毕氏表格化世系”,三代一横行,排世系序数,父亲姓名,自己姓名,配偶及子女姓名,居住地,自己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墓址、家族文化健康等等,可长可短,还可批示有无传记文志等,实属创举,至惠后人。

  09年十月,毕臣到奉节,就谱书校印的方案做了初步的协商。奉节支系开始进入家庭采集信息。鉴于谱书大量的主笔撰编校对的工作即将展开,谱办一致同意毕臣携带24卷六续谱(最好的这一套)及其打印稿只身回云阳。从此,毕臣边工作边抽时间着手谱书的撰编校对工作。一搞就是一年多。

  2010年5月,方礼只身访云阳,通报了奉节信息采集的进度,7月告诉毕臣奉节信息采集工作完成。8月奉节族人信息录入完成,电子材料发给毕臣。陕西安康毕方平发校对稿给毕臣。奉节族人奉节谱办策划人之一毕方辉调入云阳,云阳族人组织见面酒会,云阳族人提议成立云阳毕氏宗亲联谊会。9月,方礼完成六续谱所记述的迁徙族人及迁入地,发给毕臣发布在网上,以期各地族人联谱。毕臣与江西毕新丁、毕义星,湖南常德毕伏臣建立联系,拟共寻江西庐陵家谱,建立毕氏家谱大全群共享家谱研究之成果。

  2010年10月初,毕伏臣告知,庐陵谱有望看到。说湖南毕人俊手中有一套,他已经看到一二卷。说国庆之后,携之来云阳共研修谱事宜。为此,毕臣国庆七天足不出户,完成了谱书第一卷初稿,11日在盘石中学文印室打印出分上下卷的第一稿,装订三本。

 

奉节县城永安镇毕氏宗谱办公室

奉节支系:105代孙毕方礼、毕方相

毕方平、毕方辉

云阳支系:101世孙毕太川【臣】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毕臣女

毕龙君中秋修订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