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后人:捐赠给文管部门

2013年03月29日 | 阅读:30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2010年8月30日下午,下应街道土桥村村民毕鲁浩、毕万培等人冒雨将即将拆除的毕氏支祠祖堂的匾额送到区文管办,这也是我区自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文管办收到的第一块村民捐赠的匾额。匾额长2.12米、高0.86米,杉木,黑底,用砂金书写着“光明堂”。所立时间为1916年11月,距今94年,书写之人叫“王鸿义”。据毕鲁浩介绍,这块匾额挂在毕氏支祠——宗三房祖堂之上,据上辈老人称,宗三房祖堂建立于清代,民国时期曾经修建,并更换了新的匾额。
      毕鲁浩说:“祖堂要拆了,但匾额这样的老东西不能毁掉,曾有人出钱想购买,但我们觉得不能卖,把它们捐赠给文物管理部门才是最好的归宿。”他还表示,祖堂还遗留一件木头雕刻的房屋构件,如果文物管理部门认为有收藏价值,他们愿意捐献出来。
      据毕氏后人称,毕家在清代曾经出过兵部侍郎,那一房的祖堂也将被拆,其堂匾额上书写着“光裕堂”,匾额所立时间为清嘉庆五年。这块历史更悠久的匾额将于本周五由另一批毕氏后人送往区文管办。
      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告诉记者,近年来,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不久前“三普”实地考察工作的开展,在百姓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像祠堂匾额这样的文物,自我区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区文管办还是首次收到此类捐赠。宗祠是家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匾额是家族繁荣兴盛的实物依据,包括堂名的来历等信息,是梳理家族文化脉络的一个见证。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