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六世祖廷佐公之“谕葬墓”竣工盛典

2013年06月07日 | 阅读:1154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各位族亲:
     兹定于2012年11月11号(农历9月28日)上午10时,在“华夏毕氏始祖公高碑”前举行祭祖盛典。
     同时,淄西毕氏六世祖廷佐公之“谕葬墓”依古修复工程已经完成,神道、望柱和五组石像生重新立起。是时,进行竣工典礼仪式。
     追根溯源,尊宗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更是我们毕氏族人的优良传统。热烈欢迎各地族亲前来祭拜先祖,热烈期待各方族亲前来认亲省亲。
     复兴“谕葬墓”工程是家族社会史上大事、盛事、功德事。如果您愿意为此尽一份力量,表一份对祖先的缅怀和孝敬之心,请您量力捐款,个人捐款200元及以上者镌碑载之,200元以下者载入纪念册,捐资达2万元及以上者单独立功德碑,贡献文物按价值同上。捐款截止时间:2013年5月1日。请各地各支代表大力宣传,并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协助,以襄是举。
(远方前来祭祖的族亲,请事前联系,以便周密接待)

毕道远纪念馆暨毕氏家族文化展馆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村,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元明成化年间的吏部尚书、首辅大臣万安的府第,万安久居朝堂二十余年,因触犯皇威,灭门抄斩后,毕氏六世族毕廷佐由西铺迁至万家,繁衍生息,以致成为毕氏名门望族,官宦门第的发祥地。它是明朝户部尚书、著名文学家、诗人毕自严的出生出生成长地,也是清朝礼部尚书、政治家、著名书法家毕道远的故乡。村内极具明清古文化特色的园林建筑群规模宏大,远近闻名。

毕氏故居原为以狮子大门、仪门、过厅、五层家眷楼、石隐园为中轴线,附带东西跨院的古建筑群,原占地面积45亩,后经毕际有完善,缩建为25亩,现在保留下来并得以恢复开放的为毕府东跨院。东跨院建有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其中振衣阁前的蝴蝶松为我国北方少有的日本五针松,距今已有近五百年树龄,惜于七十年代管理不善而枯死万卷楼内原有藏书近五万册,种类繁多,是当时不可多得的藏书楼,后藏书移于振衣阁内。占地十几亩的石隐园有霞绮轩,白果树及十石十六景,布局严谨,风光秀丽,并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自1998年,省、市、区先后投资2OO余万元,修复了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等蒲松龄当年生活的主要场所。2003年修建起了毕自严纪念馆,陈设毕自严传碑,毕自严及胡夫人立轴画像,毕氏家谱,列祖列宗牌位等。近年将逐步恢复毕府石隐园全貌,进一步提高文物文化档次和旅游观赏水平。

2012年11月12日,周村毕道远纪念馆暨毕氏家族文化展馆举行了开馆仪式。该馆坐落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为清朝礼部尚书、政治家、著名书法家毕道远所建,整体布局为四方四合院,共分为四个展室,分别陈列了毕氏朔源及族系表、毕氏历史人物、毕道远生平事迹传略和手书真迹以及大量的实物。 

毕道远纪念馆暨毕氏家族文化展馆仅是一期工程,仍将逐步修复菩提庵、御葬墓、拱玉园等景观,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积极影响。

毕道远纪念馆暨毕氏家族文化展馆,设于原淄西毕氏八支家祠内,是毕道远在清光绪年间任仓场总督时,为其八世伯祖辽东巡抚毕自肃修建的家祠,保存完好。

主要展室介绍:

第一展室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毕氏溯源及毕氏分居图、迁居旧址照片;第二部分为毕忠臣与七个儿子的塑像;第三部分毕氏家族系表;

第四部分为毕氏历史人物(毕木、毕自严、毕际有、毕盛钜、毕世持等人)的简介;第五部分为毕木投豆瓶、责善簿、族谱家训、三十二辈字((黄发翁集))、毕木手书真迹、毕自严部分著述、年谱、诗作及毕自寅、毕际有、毕际 、毕世持等人部分著作、手迹、五道圣旨等买物

第二展室分五部分,分别为:毕道远之父毕昌绪和毕道远之子毕念承传略及毕道远支系表;毕道远传略;毕道远塑像;毕道远手书真迹;以及文房四宝、布衣、缠鞋、旱烟袋等实物。

第三展室展出毕氏家族中耕织的实物、文稿原件、诗作等;延师课子的塑像及以耕促织,以读而仕内在联系的有关文字介绍,当代学者对毕氏家族文化的有关研究著述;明清民国时期地契、分书、税票原件等。

第四展室主要展出当代毕氏后裔名人如毕四海、张海迪、毕于藿等人的著作。

 

其他:

 

毕道远原为明末户部尚书

 

毕自严故居、因蒲松龄在此教书、读书、著书33年,并完成世界著名

 

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而命名,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重点历史

 

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熙十一年蒲松龄首进毕府,曾在此执教一年余,康熙十八年,蒲松龄二进绰然堂,在这里先后执教毕际有的8个孙子,前后达33年,直至71岁撤帐归里。由于毕府浓厚的文化氛围,宽广的社会交往,优厚的生活待遇,使得蒲松龄能够浏览万卷藏书,完成了《聊斋志异》的作和俚曲等其他全部杂著。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