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阅读:860次
-
京兆(京兆堂)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
阅读:1037次
-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阅读:839次
-
范阳郡(范阳堂)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
阅读:1042次
-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
阅读:1698次
-
北地郡:战国时期秦国置北地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统领甘肃旧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州诸府州地。西汉时期移治到马陵(今甘肃庆阳),统领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东汉时期又移治到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其地曾被划入羌胡辖境。三国时期曹魏国沿置,治所在泥阳(今陕西耀县)。隋朝时期的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宁县。
阅读:1336次
-
涿郡(涿郡堂)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王莽时期改名为垣翰郡。东汉复名涿郡,省西乡县,仅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三国时期曹魏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期为范阳国。十六国、北朝时期为阳范郡
阅读:1125次
-
河阳郡:即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另外,汉朝时期有一河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部。
阅读:862次
-
京兆(京兆堂)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
阅读:731次
-
涿郡(涿郡堂)
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
阅读:708次
-
范阳郡(范阳堂)
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阅读:5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