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邹氏家族350余份邹氏家族 现被民院收藏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187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200多年前的土地契约你见过吗?遵义道真县邹氏家族历经3个世纪签下350余份土地契约,代代相传直到今天。4月22日,记者在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古籍研究室看到了该院于今年3月初收藏到的这批土地买卖契约。记者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历经数百年之久,但由于邹氏家族保存得当,这批契约虽然看起来外表比较陈旧,纸张多已发黄,但上面所写笔迹仍然清晰可见。

  买卖土地多为“无钱用度”

  考古学博士、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叶成勇告诉记者,这350余份土地契约最早出自清朝乾隆年间,以道光和同治时期的为多。

  叶老师告诉记者,地契在性质上可以分为红契和白契两大类。红契,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经过官府承认的土地买卖获得,所以也称之为官契,是向官府上了税金的,地契上印有官府的大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受到法律所保护的。而白契是指买卖土地双方私下签订的土地买卖协议,并未得到官府的认可。而且白契上面错别字偏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文化很薄弱。万一发生土地纠纷,或是天灾人祸,买卖土地的一方一般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通过仔细观察这批土地契约后发现,卖土地的人一般都会在契约上写着“无钱用度”、“支钱用”类似的话。叶老师说,古时候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宅基地或是土地卖给别人的,一般是遇到非常困难的事,比如生了重病无钱医治或者是因为确实发生不可抗拒的困难才会这样做。

  同时,叶老师还说,那时的人要卖掉自己的土地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直系亲属,然后是旁系亲属,再次是邻居或者朋友,最后才是陌生人。

  专家:一次性收藏350余份契约 贵州挺罕见

  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汪文学告诉记者,一次性收藏到了一个家族的350余份土地契约,不但在贵州罕见,就算是在全国也不多见。同时,汪院长强调,在目前看来,民间地方文献已经非常稀少,而且现在许多商家也正在收藏和炒作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利于民间地方文献的研究。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单位,民院收藏这批民间地方文献主要是用于研究清朝时期贵州民间文化、民间生活。

  汪院长说,下一步民院准备将这批土地契约进行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它们汇编成书,对研究清朝时期贵州乡土文化和民间社会生活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