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阅读:960次
-
郯城郡:郯城县历史悠久,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昊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昊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西周时期封炎族首领于该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置为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阅读:1050次
-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阅读:1123次
-
晋昌郡: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阅读:1363次
-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阅读:867次
-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
阅读:1027次
-
阅读:622次
-
随着家族的繁衍与壮大,臧姓人口宛如三月红花,如火如荼地开遍了华夏山川大地。虽然我们没有忘记祖德祖训,但由于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各地的臧氏宗谱辈分排序已发生变化。为便于臧姓同宗溯本求源,寻根问祖,精诚团结,携手并进,让祖宗的盛德隆恩,始终照耀着千秋万代。特收录各地臧氏辈分用字,以供参考。如有错漏之处,祈望各地宗长或知情者不吝赐教,我将及时补充、更正。
阅读:1630次
-
安徽省霍邱县砖洪集臧氏辈序:鉴山克本志凤章,世德春华显荣昌。
利辛臧氏辈序:天、青、学、继、连、风。
当涂县博望镇臧茂村:本源德厚,克继文长。
安庆(从枞阳横埠迁入)臧氏辈序:福玉仲春茂,思长溪尚应,而方正文天,会元诗书启,后传有贻谋,孝亲兼友弟,先绪自恢鸿,家泽能永济。
阅读:1565次
-
阅读:873次
-
盐城一代臧氏辈序:国登霞步,嗣必盛昌。
大丰臧氏辈序:桂、成、学、志、殿、凯、龙、春。
东海县山西头村臧氏辈序:守叔传家远 存仁继世长,宝德景兆广,万古庆吉祥。
赣榆县欢墩镇臧界沟村的臧氏辈序:同上。
连云港臧氏辈序:大德金伦广,诗书继善长(或诗书记仕常)。
阅读:1849次
-
宁津臧家村:天星四连奎 玉汝田俊英,忠厚传家远。
新泰市关桥臧氏辈序用字:敬,锡,金,必;寸,守,门,芳。
德州齐河县潘店镇臧庄村臧氏辈序:兴、玉、克、昌、义、邦、国、林、殿、章、宏、平。
临沂费县田庄西安太村臧氏辈序为:玺、文、之、士、开、步、书、其、本、建、仲、宝、富、有、存、广、聚、金、玉、安、全、万、年、春。
阅读:16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