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至隋唐时期的会稽余姚虞氏家族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150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会稽虞氏是六朝时期江东世家大族。自两汉之际南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后,东汉末开始迅速发展,历六朝而不衰。在家风上,虞氏允文允武,凭藉道德、事功、学术以及强大的宗族和经济力量,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从而维持家族势力长期不坠。
开余姚虞氏学术先声的是东汉虞光,但真正使余姚虞氏树立在学术界地位和影响的是虞翻。虞翻(164—233),字仲翔,初官孙策功曹,从孙权攻山越等地,孙策欲取豫章(今江西南昌),虞翻自荐前往游说,使孙策不用兵而领其地。后任富春长,孙权即位,任骑都尉。为孙吴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孙策关系密切。但秉性梗直,屡次犯颜直谏,又因数次饮酒失事,屡被发配,几遭杀戮,最后终老于谪地交州(今广州)。虞翻是位著名的易学家,以玄释易开江东玄学先河,在天文历法诸子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和建树。发配交州期间曾聚徒数百开课讲学,大开岭南学风。一生著述宏富,有《易注》等10余种,受到孔融的大力推崇:“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所以后来清代余姚大史学家、《四库全书》馆臣邵晋涵在《姚江棹歌》中赞道:“明流竹箭世无双,山水中开文献邦。”
虞氏世家的第二位著名学者当推虞翻的曾孙、晋朝的虞喜。虞喜及其弟虞预,《晋书》皆有传。虞喜(28l-356),字仲宁,《晋书》本传只提到他是光禄卿虞潭的族人,没有说明其祖上世系。父亲虞察,是吴国征虏将军。“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博闻强识,钻坚研微”。两晋之交,诸葛恢为会稽内史,用他为功曹。后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元帝在江左,以博士征之,太常卿华恒举喜为贤良,后朝廷又以散骑常侍征之,均不就,隐居治学而终。虞喜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洁净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所以《晋书》将他列入《儒林传》。虞喜还是一位天文学家,最大成就和贡献在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发现了“岁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没岁渐差之所至”。经他观察和推算出“五十年退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此发现对以后天文学家影响很大,祖冲之、刘焯将“岁差”应用于历法,制《大明历》、《皇极历》,开创了中国天文学的新纪元。
虞喜有一弟叫虞预。虞预(?一约340),字叔宁,晋书本传称他“十二而孤,少好学有文”,为人敬重,长大后“雅好经史,憎疾玄虚”。历官功曹吏、佐著作郎、散骑常侍,爵西乡侯。其时余姚宗族之间流行结党的风俗,虞氏宗族推荐他出来担任县功曹的职务,以便谋取宗族利益,但为虞预拒绝。后来,庾琛为太守时,聘他为主簿。他向庾琛提出,当时“军寇以来,赋役繁数”,百姓失业,负担沉重,而官吏调换频繁,“送故迎新”,穷奢竭费,增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他建议要订立制度,预为限制,为庾琛所接受。其后他还多次上书朝廷,要招揽人才,选拔良将,用以增强国力。成帝时,他官至散骑常侍、领著作,年老归家卒于会稽。虞预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之一,著有《晋书》40卷。这是部私人修撰的国史,开当代人修当代史之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推崇。他特别留心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撰,所著《会稽典录》,今尚存张寿镛《四明丛书》辑本,记载上自春秋战国下至东晋800多年会稽地区80多位人物,为一地之古今人物专著,发古浙江古方志之滥觞。另著有《诸虞传》,专载余姚虞氏历代人物的功勋、言论、文章等,为浙江人物志、古家谱之一。另有《集》10卷,收其所撰诗、赋、碑、诔、论、难等数十篇。
虞球,虞存及其弟虞謇,正史无传,在《世说新语》中记有这三人的事迹。《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会稽孔沈、魏颧、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是之桀。孙兴公目之日:沈为孔家金,颇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这里所说四族,即是指郡中最有名望的四个家族。孙兴公,即是东晋前期的大名士孙绰,居于会稽。对于虞球、虞存,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下称《笺疏》)引《虞氏谱》说:“球字和琳,会稽余姚人,祖授,吴广州刺史。父基,右军司马。球仕至黄门侍郎。”虞存,《笺疏》卷三《政事》引孙统《存诔叙》说:“存字道长,会稽山阴人也。祖阳,散骑常侍。父伟,州西曹。存幼而卓拔,风情高逸,历卫军长史、尚书吏部郎。”虞存弟虞謇,《笺疏》卷三引用范汪《暮品》说,謇字道真,在何充任会稽内史时,虞存为治中。謇为郡功曹。从所引资料看,虞球是余姚人,虞存是山阴人,似乎籍贯不同,但孙绰说的“虞为长、琳宗”,虞存字道长,虞球字和琳,说他两人是同出于一个族里有功德的人物,都应出自余姚虞氏。
虞玩之,是南朝余姚虞氏宗族中又一著名的人物。《南齐书》及《南史》皆有传。按史书所载,虞玩之字茂瑶。祖宗,东晋库部郎,父玫,通直常侍。他在刘宋时为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令。后转右丞,忧虑国用不足,曾上书萧道成,建议节用。到萧道成主持国政时,以玩之为少府,管理皇室府库。一次宴会中,虞玩之“蹑屐造席”。萧道成看到他所穿木屐“讹黑斜锐,莫断,以芒接之”。木屐的齿磨平了,鞋带也断了,用草绳当鞋带。萧道成问他穿了多少年,他回答说,已穿了近20年了,“贫士竞不办易”!萧道成赏他新的木屐,他却不受。在萧道成初建霸府之后,宾客很多,他协同“留意简接”,受到赞赏,迁升黄门郎。在《南齐书•虞玩之传》中,还提及东晋、南朝以来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即户籍问题,世家大族隐匿了大量户口,国家与大族之间为争夺剥削对象而发生了强烈的冲突。这种争夺在整个东晋南朝时期都是存在的。东晋末年,刘裕执政时,余姚大地主虞亮,因“藏匿亡命千余人”,被刘裕处以死刑。到了南齐时期,萧道成曾下诏再次整顿户籍。虞玩之也上表说,由于“入勋者众”,“又将位既众,举恤为禄”,“天下合役之身,已据其大半矣!”加上“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抱子并居,竞不编户”,国家收入大大减少,因此建议设立板籍官,进行检括,“限一日数巧”,即每日必须要检查出几家隐漏的人户,严加整治。被捡出之匿户,“戍缘淮各十年”,也就因为这次严厉的检括人户,引起了富阳唐寓之的起兵,虽然很快被镇压了下去,但清理户籍的事情也就逐渐放松下来了。虞玩之自宋文帝元嘉末年人仕,至齐高帝时,为官已30年。他上表要求致仕,并说到他“大功兄弟四十有二人,通塞寿天,唯臣独存”。在余姚虞氏这个大族里,他“位居九卿”,应是官位最高的几个中间的一个。他退职回家后曾起大宅居住,数年而卒。
在南朝宋齐之际,余姚虞氏还出过一名敢于说真话的清官,这就是虞愿。虞愿,祖赍,给事中、监利侯;父望之,早卒。愿宋文帝元嘉末年为国子生,后为湘东王国常侍。这湘东王就是宋文帝的十一子刘或,杀了前废帝子业后自立,即是宋明帝。他即位后,将原来的王府建为湘东寺,极其奢华。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回京,宋明帝问他:“卿至湘东寺否?我龇寺,是大功德!”明帝身边的虞愿却说:“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周围的官僚都为之失色!明帝大怒,将他赶下殿去。明帝还好围棋,却棋艺甚拙。可他常找国手王抗下棋,抗不敢赢,只得让子。明帝因此便自以为棋艺很高,“好之愈笃”。虞愿直接对明帝说,“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引起明帝不快。明帝死后,虞愿出为晋安太守。清贫自守,不治产业,为民所爱戴。最后他官至廷尉、东观祭酒,建元元年卒,年54。著有《五经论问》、《会稽记》等,文翰数十篇,今皆佚。虞愿因敢于直言,不治产业,为《南史》收人《循吏传》中。
在南朝宋、齐两代,余姚虞氏见于各种记载的还有虞和、虞炎、虞羲等人。虞和,正史无传。严可均辑的《全宋文》中收有他《上明帝论书表》,述及魏晋南朝初期书法发展和收藏的状况,以及他对以前的一些书法家的评论。其中还谈到王羲之为会稽老妇书扇、写《道德经》与道士换鹅的故事。他官至中书侍郎。虞炎、虞羲之名虽见于正史,但无专传。虞炎,曾为国子博士。《南齐书•文学传•陆厥传》后曾记:“会稽虞炎,永明中以文学与沈约俱为文惠太子所遇,意眄殊常,官至骁骑将军。”严可均辑的《全齐文》中留有他《郊坛瓦屋议》及《鲍照集序》。虞羲,也无专传,仅在《南史•王僧孺传》后附有一笔,说他“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全齐文》中留有他《与萧令王仆射书为袁彖求谥》一文。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