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宇文家林的书法之路

2013年10月12日 | 阅读:59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技进乎道,成熟的技法与深厚的修养融为一体,才会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宇文家林书法创作悄然通达,更入佳境,连得“兰亭奖”、“林散之奖”等众多权威奖项。
    宇文家林的书法创作虽在工作之余,依然获得了专业书法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权威奖项。但对书法创作的钻研越深入,宇文开始感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专业书家,时间那么多,很羡慕。”
    2011年,传来江苏引进全国优秀书法人才成立省书法院的消息。
    只有5个名额,“门槛”非常高:“获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等级奖或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重要单项展一等奖奖项共两次以上”……
    严苛的资格审查后,19名应聘者获得了理论测试、技能测试的资格,其中有16人经考核获得了面试资格。
    这是一次全国著名书法家间的比试。
    技能考试、理论笔试、面试三个关口。技能考试,正楷必写,篆、隶选一种,行、草选一种,然后是自由创作。理论部分,考到的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翻译一篇跟书法有关的古文),中国书法史论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现当代书法的批评和论述。光是这部分,考试时间就长达三小时。最后的面试则要求考生阐述个人书法创作中的审美追求等等。
    因为特别担心把高手淘汰掉,聘请的评委都是重量级的。虽然艺术追求各异,但评委们的最后意见高度统一。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说,对最后确定的四位书家的选择,体现了省国画院“对中国书法未来走向的一种追求,既看重传统的深厚积淀,又看重个性发展,不放弃向前走。”
    沉淫书海,寄兴游心。锲而不舍,终必厚积薄发。
    宇文家林以每项测试都名列第一,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成绩,惜别深爱的新闻事业,成为建国后镇江进入省国画院的第二人(另一人是省国画院刚成立时的丁士青),走上了集创作、研究、交流于一体的书法艺术的高端平台。
    二王帖派,帖学新生代代表书家
    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是每一个书法人的梦想。
    “兰亭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一样,是艺术门类的最高奖。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兰亭奖同书法院的选拔程序差不多,但要求显然更高。宇文的理论笔试得了第一,技能考试也非常突出。连得兰亭奖,宇文自己也没想到。
    2006年第二届、2009年第三届,宇文连续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成为全国书法界两获“兰亭奖”创作奖的四人之一,光彩夺目。
    二十几年如一日地研习书法,1991年宇文家林第一次参加全国书法展时才刚25岁。名家如林的书展各种流派生机勃发,异彩纷呈,他开阔了视野,也获得了和很多书法界的朋友交流的机会。从1991年起至今,国内书法大赛几乎只要去都能有所斩获。
    同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一样,宇文走的是传统的临帖之路,在传统碑帖中近乎沉迷的熏陶,使他的书法颇得古人的风骨和气韵。对少年起就痴爱读书读史的宇文家林来说,临帖之后的创作更是一种抒情、一种充满雅致的寻觅过程,一种笔墨的荡漾和自我体验的陶醉和沉浸。
    省书法院执行院长、著名书法家管峻这样评析他的作品:镇江的宇文家林是帖学的新生代代表书家之一,学“二王”很到位,一笔行书潇洒无比。
    古旧书店,少年成长的坐标点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镇江,大西路是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街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当然是有三层楼高的中百一店,那个时代的百货商店地位不凡。就在它的对面,是一座门脸不大的平房——镇江市古旧书店,所谓大隐隐于市吧。
    古旧书店有很多古典书籍和文学杂志,有全市最大的书画柜台。
    有一位少年,时常来店里,称呼只比自己大四五岁的店员们“阿姨”。这天,他捧来了一个大大的鞋盒,盒子里是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积攒下的一套《三国演义》小人书。之后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少年又捧来了一套套小人书,《红楼梦》、《水浒传》、《东周列国》……每次都在依依不舍地打折给了古旧书店后,欣喜而又兴奋地带回了一本本字帖和画谱。
    这位少年,就是宇文家林,那年14岁,初一。
    那时候的宇文家林,一有空就钻进家门口的书店看书,30年后,书店的老员工都还记得他。
    中百一店旁边的“杨家巷”,宇文家林自出生起居住了30年。那个年代,读书上学讲的是就近。将宇文就读过的中华路小学、市第十二中学、居住的杨家巷、有古旧书店的大西路,画在一个圆里,那半径也不过只有100米不到,前街后巷的概念。
    如果绘制这位书法少年成长的坐标,毫无疑义,最显著的坐标点是他至今念念不忘的古旧书店。
    书画爱好的启蒙,也许来自宇文的爷爷,随意地用毛笔写上几个大字,让小孙子临摹,但从没有过刻意;也许又是极小的时候,缠着妈妈去买的小人书,那可是小宇文临摹的好画本。天性自有不同,幼年的宇文对写字和画画很敏感,虽然字还没认得几个,但总爱琢磨怎样把字写得好看。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突出的书画特长,老师让他负责学校的黑板报,画刘文学、画雷锋;上初中的时候,他偶然买到了一本《书法》杂志,恍然大悟,爱写的毛笔字,常被老师夸奖的描红,原来是有章法,有那么多学问的。他开始兴趣很浓地琢磨:书法是怎么回事?怎样品味书法?
    然后,就有了近千本宝贝的小人书进了古旧书店的事。
    报社生涯,有充满文字的气场
    初中毕业,宇文进入镇江市八中艺术学校第一届工艺美术班。16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艺术,是兴趣使然,也让他的禀赋和才气有了良性的接续。他开始研究书法,怎么写字,怎么着笔,什么是行草,什么叫隶篆。那三年,他尽情地汲取,不断拔节。
    没有正规学习过,入学考素描,因为明暗对比的不懂,他愣是将一只脸盆画成了铜盆。但三年后的毕业成绩,他名列全年级第一。1985年,就业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第一届工艺美术班因为学生素质好,能力强,很抢手。宇文的愿望就是在家门口的中百一店当个美工,布置橱窗,画宣传招牌,觉得挺好。没料到,学校将毕业成绩的前两名推荐给了镇江日报社。
    宇文一度十分纠结。
    果然不轻松,周围的文化人、笔杆子,年纪最轻的也比宇文大十几岁。19岁进入报社成为美术编辑的小伙子有点自卑,一下子把刚从学校带来的自信封闭起来,变得很内向。
    五六年的时间里,除了工作便是在家看书、埋头练字。直到1991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这一年宇文调入《星期天》部任版式编辑,第一个版面完成花了4个小时;这一年,报社组织去周庄采风,第一篇散文《宾虹弟子许南图》初露学养和文笔,他开始打开自己,恢复自信。
    长期书画艺术的浸淫,这么多年的执着追求,宇文一直在默默汲取,成长。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都变成了藏书。报社分房时,一位副总编的房子腾给了宇文,搬来的大量文史哲书籍,让这位领导大为惊讶,报社可能还没有哪位年轻人有这么多藏书!
    报社充满文字的气场,同以文字具象的书法,可以融合。琢磨书法,书是老师。书法先贤都是什么样的人?买来二十五史,找《晋书》来看,研究《王羲之传》、《颜正卿传》;字怎样写才能好?研究《宣和书谱》、《古代书论》。书法类的书、史学类的书,文学类的……由书法兴趣的指引,阅读的内容和方向发散辐射,天地越来越宽。宇文很长时间从事着报纸副刊的工作,书法、收藏、美术……努力成为杂家。新闻工作对学养的要求,与研习书法的钻研,在汲取中二者不断地相互接近,直至统一。
    从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到成熟能干的部室主任,工作繁忙紧张。一直喜爱的国画、水粉、篆刻等被慢慢丢下,宇文唯独坚持了书法。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献给了书法,每天临帖到凌晨一两点,年复一年,从不间断。今天,问到为什么,宇文沉吟片刻,轻轻地告诉你:一定是因为书法离自己的心最近。他说学书法可以心境平和,去浮躁,修身心,又与古人妙文铭句为伍,以天真烂漫为师,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笔墨之间吟诗书,自是一番佳景。
    这些年,他的身边不乏极具书法天赋的朋友,有的人不得不面对单位改制、下岗再就业,清高孤傲的心灵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中挣扎,以致拖怠了技艺的事时有耳闻。26年的报人生涯,这期间,宇文书法艺术渐渐成熟,连获国内书法大奖,成为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说,和有一个很好的单位,恰如其分的工作,恰如其分的氛围分不开。
    作为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宇文家林书法行云流水,气象生动,落笔真挚。“魏晋遗风,二王帖派”,专业评论家谈其作品中的“老境”,一手纯正的帖派书法,没有长期技艺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的。
      与宇文交谈,你能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散淡、平和、旷达之气,似乎能参透二王的魏晋风度。为人方正淡然,为书颖悟执着。“唐诗晋字汉文章”。魏晋时期追求艺术化的人生,用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形神意趣的融会贯通获得无限的艺术生命力,以自由洒脱的外在形态与内心世界领悟生命的真谛。
      做镇江日报副刊部主任的时候,他一直欣赏报纸副刊的鼎盛时期民国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文人的精神气度,续起了十五六世纪之前的那一脉“魏晋风度”。也许这是他研习书法几十年,作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和实践者的体会。
      书法有道,道在哪里?道在手中。心驰神往的书法,是宇文家林人生的憧憬,心灵的归宿。跟着兴趣一路走来,宇文从没有刻意铺写自己的人生,只是自然而为,随意生发。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