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世家 财富百年

2013年03月30日 | 阅读:462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翻开《佛山忠义乡志》,叶氏这一在清代光绪年间迁至佛山的家族,其地位在佛山虽然不及名门望族那样显赫,但却见证了明清佛山富商的发迹史,作为叶氏家宅,叶家庄更是见证了佛山经济的繁荣发展。

“叶家庄”,是一组清代大型的庄宅建筑群落,它是清代光绪年间经营中西成药的富商叶星桥的物业。叶氏家族经营中西成药、投资房地产,产业遍布佛山、广州、香港等地,香港第一家华资公司——光大有限公司,为叶氏家族所开。叶家的子孙,遍及世界各地,他们都不时返回“叶家庄”寻根访祖。

祖籍南阳,发迹“宝善坊”

近日,来到坐落在禅城区市东上路的“叶家庄”,只见是一组清代大型的庄宅建筑群落,它的古韵宁静,与它西侧的商业繁盛,人流、车流,繁忙的东方广场那一片现代化城市的境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叶家庄”自成一街,实际称作“宝善坊”,因叶氏家族后人在那里居住,而得名“叶家庄”。走进“叶家庄”,与三位叶氏家族后人进行了访谈,叶氏家族后人给记者参阅了他们的族谱和他们祖辈发迹的历史资料,让记者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叶家庄”,了解到“叶家庄”鲜为人知的发迹史。

“叶家庄”,面对市东上路临街新建有精致、古朴、不十分显眼的小门楼。小门楼的门楣上有块石横匾,红色繁体楷书写着“宝善坊”三个大字,右上款题写两行小字:“民国九年重修三十三年重修”,左下款是书写人的名字。漂亮的字体就已经显示出这“坊”的不寻常。

清光绪年间,叶家先祖叶星桥从广东鹤山古劳罗江五桂堂辗转到了佛山,那时,恰好有人建好了四间大屋要出售,便买了下来。四间大屋大小格局一样,四个儿子恰好每人一间,然后,他们再在东西两侧加建门楼。东面门楼石额镌题“南阳”二字,以纪念家族由来传承先人,目的是要子子孙孙记住,祖先来自河南南阳。

根据叶姓的族谱记载,宝善坊叶家庄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南南阳,据称先祖原来在朝中做宰相,后来也许是因为战乱动荡,迁居福建仙游,再后来到了珠玑巷。接着,又迁徙到了南海大沥,后来又有部分人到了新会鹤山。

经营佛山中成药起家

在清中叶,叶氏家族的先祖,在佛山、香港、南美等地经营中西成药,主要是进口西药和经营佛山的中成药。据叶氏家族后人说,现在禅城区富民路青少宫对面的“雅园餐厅”,就曾是他们的祖辈经营中西成药和卖“荷兰水”(汽水)的店铺。

叶氏家族也经营房地产,在佛山以庄宅和房产为主,如莲花路的大型宅第、福贤路西洋式的“戢院”以及宝善坊等多处,都是叶氏家族的物业。在广州也有不少物业,比如长寿戏院,就是叶氏家族当年的物业。

椐叶氏家族后人提供的资料记载,1854年开始,叶氏族人抵达香港,先是经营乡下的土货,中西成药,后来预见香港地产业渐兴,潜质优厚,乃设“光大堂”转移投资地产,并在港九多处购置尝产。叶家在香港有房地产170多处。1917年,“光大堂”改组成“光大有限公司”,这是华人在香港登记的第一家华资公司(该公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结业)。

叶氏家族后人展示了两份历史材料:一份是1867625日,叶氏购买香港维多利亚城海岸地段227号(在上环)的英文证件,一份是1881年港督轩尼诗爵士向香港定例局(即立法局)之报告表中载名叶氏所缴付的差饷(当时称警捐)排列第17名,属于大户的英文证件。

叶氏族人发迹后,经营范围更广,涉及各行各业,而屈臣氏的前身,也是叶家当年的产业之一。

随着叶氏事业的繁荣,叶氏族人也潜心慈善。叶家后人叶承平介绍说,叶星桥之孙叶兰泉,便是一位慈善家,被称为香港早年的太平绅士。香港沦陷时,所经营的工商业全部被毁,愤而入九龙庆佛堂,潜心钻研佛道。1945年,日寇投降,他与鹤山同乡会同仁首先祝捷,并组织难民救济会,于港九设饭站14处,救济3万多人。

现在,在香港的各界还活跃着叶家的后人,“叶大光堂”的子孙,遍及世界各地,各房子孙都不时返回“叶家庄”寻根访祖。

慎终追远,重视教育

走过了四间大屋,再向前行又是当街一堵墙,设门关锁。通过这道铁门关锁的大门之后,就到了祠堂区,整个祠堂区占地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那里建有他们家族的“叶大夫祠”。

据介绍,祠堂前后原来是有花园的,目前只存祠堂前面的花园。今年,族人在花园前补种上了代表他们祖先四兄弟的四棵“米仔兰”,生机盎然。他们建立“叶大夫祠”或许就是遵循孔子儒家的“慎终追远”的思想观念吧。当然,祠堂除了“崇宗祭祖”之外,各房子孙,遇有办理婚、丧、寿、喜等红白事时,都会利用这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同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族亲们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叶大夫祠”祠堂区还建有西式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设立,可以看到,叶氏家族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

此外,当时光大有限公司的收益主要拨归佛山作祖先祭祀,以及维系宗族各房的福祉。公司的组织方法总离不开宗族本色。收益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对教育的投入。上世纪上半段叶氏子孙只要肯读书,全部由公司“睇数”,故当时叶氏的子孙基本都是专业人士,有不少人当上了工程师、律师、教师、医师。

叶家庄:极具岭南特色

叶氏家族产业遍布广州、香港等地,而祖居的佛山以庄宅、房产为主,如莲花路大型宅第、福贤路西洋式的“戢院”以及叶家庄等多处。其中以“叶家庄”规模最大、装修最讲究和设施最完备。

“叶家庄”每座房屋平面都作规矩的长方形,约有200平方米,除面街的头门和客厅外,其余均为“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从左右中间分开两半部分,对着门口的那部分,进门后,分有大厅、二厅,厅与厅之间有一“天井”相隔,天井两旁有走廊,便于出入。

大厅有8米高,冬暖夏凉,现在还保存着有悠久历史的窗花。二厅里建有神楼,神楼后有神后房,住人。进门后,从大厅侧门可进入另一部分,这部分有小天井、横厅(偏厅)、朝房(瞧房)和两个房间。在小天井的一边,有侧门可进出“青云巷”。这些横厅(偏厅)、朝房(瞧房)、房间,都有门口相通。

最为奇特的是,这些横厅、朝房(瞧房)、住房之上,全部都设有阁楼,上面也有门口相通相连,且每个厅、房,都在阁楼一边开个小“井口”,放木梯上落。据介绍,由于佛山解放前到解放初,未建佛山沙口水闸之前,禅城区上沙、高基街、大基尾,临近汾江河岸边低矮的一带地方,每逢农历五、六月份“西水大”之时,都会遭水浸没。过去,不少佛山人家都备有“西水板”、“西水戙”,用以在“西水大”浸街浸屋时,搭“桥”通行。据上了年纪的人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次“西水大”,浸上了升平路,在升平路都要“扒艇仔”才能通行。可见“西水大”,浸佛山街的状况。“叶家庄”住房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对付“西水大”,屋浸了,就上楼阁躲避。

“叶家庄”住房的建筑,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屋顶瓦面处,在适当的地方,用阶砖砌一些“墩”,在“青云巷”处就架设铁梯连接,人们可沿着这些“墩”在瓦面上行走,这样在水浸街水浸屋时,人们可以有一条“通道”相互关照,联系,平时“更夫”也可上屋顶瓦面巡视。

“叶家庄”内的建筑物,既利于雨水季节排水,又利于台风季节避风;而高大宽敞的屋脊下室内冬暖夏凉,适宜人们居住,符合住宅建筑的朴素的风水科学。

“叶家庄”这样的封闭式的家族大型宅第的布局设计,像现在封闭小区住宅,对防火、防盗的安全性等问题又都得到了缜密的考虑。

一百多年来,“叶家庄”没有经历别的庄宅那样的由于后人一房一房地分脉而不断加建不同风格建筑的杂乱过程。居住者,也是叶氏子孙10多户人家,没有外人入住,没有出租住房,始终保持着同族人那单一、纯朴,保持着那种宁静。

叶氏家族后人,最后还把《佛山忠义乡志》(民国版)的“氏族志”、“人物”和“选举”等篇章中,对叶氏家族的简况、历史人物有所记录的资料,一一给记者观看。从这些记录资料中,可让人们看到叶氏家族在佛山的影响。

行走在“叶家庄”完整地保留着昔日形态的青麻石铺砌的街道上,观赏着大红灯笼高挂门前的古老大屋,古朴幽深之感,油然而生。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