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代表出席南阳市
2014年02月20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808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代表出席南阳市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代表出席南阳市方城县召开的
“姓氏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讨会 ”
2012年9月8日至9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姓氏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讨会”在南阳市方城县隆重召开。来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及曾氏、姚姓、郑氏、张氏、上官姓、陈氏、苑氏、孔姓、朱姓、王姓、冯姓、谢氏、邓姓、黄氏、钟氏等分会的负责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卫辉比干纪念会、鹿邑老子文化研发中心、地市的姓氏文化研究会等共计11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副会长姚梦松、副秘书长姚建中、姚义宽等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9月8日下午,开幕式在方城县第一宾馆隆重举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研究员首先宣读了张广智副省长的贺信。张广智在贺信中指出:姓氏文化是河南独具优势的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好河南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对于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进一步挖掘姓氏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姓氏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让海内外炎黄子孙更多地了解姓氏文化的内容和价值,使包括姓氏文化在内的优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久远。
南阳市委副书记杨其昌在会上致辞。他说,南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积淀深厚的姓氏文化。全市共有753个姓氏,其中源于南阳或望出南阳的姓氏约有210个。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南阳市兴起了文化寻根热,相继开展了姓氏文化研讨、宗亲联谊等活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姓氏宗亲团体建立了联系。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南阳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必将推动我市姓氏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
会上,方城县委书记秦书君、河南方城古缯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德魁先后致辞。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林宪斋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姓氏文化研究与开发,迎来了大展身手的良机。就河南的姓氏文化研究,他要求从四个方面寻求发展、寻求提升、寻求超越、寻求突破。一是理论应先行,对于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应在工作方式上求转变,寻求发展;二是理论应引领,对于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应在研究水平上上台阶,寻求提升;三是理论应破难,对于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应在重点难点上求突破,寻求超越;四是理论应聚力,对于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应在凝心聚力上求实效,寻求突破。
开幕式之后,进入大会发言阶段。8日下午和9日上午,分别由安国楼副会长、石小生副会长主持,共有13位专家学者发言,内容涉及多个姓氏的文化研究、家谱编写、祖根地建设、海外联谊、资料利用等多个方面。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学谋在会上作了“姓氏文化研究中几点体会”精彩发言,博得了主持人的赞扬和听众的掌声。
9月9日上午,我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研究员做了“姓氏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工作进展与理论研究情况介绍;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理论思考;三、关于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的初步认识。在“理论思考”中,他提出要从“四大高度”来认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所赋予河南的“国家责任”与“历史使命”。要明确,贵在传承,传承是手段,重在创新,创新是目标。在“初步认识”中,他提出了“四个传承”与“六大创新”的观点。四个传承是:修好家谱就是传承,搞好组织就是传承,建好园区就是传承,编写著作就是传承。六大创新是:打造龙头就是创新,构建平台就是创新,编织网络就是创新,形成产业就是创新,搞好活动就是创新,发展经济就是创新。
9日上午大会发言结束之后,举行会议闭幕式。闭幕式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坚女士主持。首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国楼教授做了学术总结。然后,方城县县处级干部夏天俊女士致闭幕词。最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宣布大会闭幕。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姚学谋、姚梦松、姚建中、姚义宽等4名代表在方城期间还会见了方城的姚氏宗亲并参观了方城博物馆、张释之祠和著名景点炼真宫。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