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老祠堂 旧时样不改

2013年06月04日 | 阅读:26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太和镇园夏村颜氏大宗祠建于明末,经过历代的重建、扩建,至今保留清代宣统年间的整体格局,祠堂逃过“文革”时期的灾难性毁灭,完整保留了壁画、砖雕、灰塑、木雕,美轮美奂,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在广州北部众多祠堂之中,极为罕见,现被定为白云区文物登记保护单位。清代时期,该村村民颜文炳参加天地会反清活动,受封“大司马”,在村里留下一段传奇……

  木雕砖雕灰塑均保留完整

  园夏村是太和镇一条偏僻的村庄。坐车到龙归,还要再转一趟班次很少的公交车。如果不想过久等待,可以搭乘当地村民的摩托车,从南村巷道穿过,经过大片的农田之后,大约十来分钟可以到园夏村。

  因为偏僻,园夏村颜氏大宗祠保留完整的风貌也让人感到惊喜。远远地,可以望见大镬耳的岭南祠堂特色建筑,大镬耳弯拱,祠堂雕梁画栋,非常精美。这座完整保留着清代宗祠建筑特色的祠堂曾经在2005年修过,坐东朝西,三路三进,面积800多平方米。祠堂为砖、瓦、木、石结构,花岗岩石脚,青砖墙体,主体山墙有14处镬耳建筑结构和28处博古建筑,屋脊有八仙过海等题材的人物、花卉、瓜果、山水、花鸟等灰塑,保留完整,栩栩如生,是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文革’期间,颜氏大宗祠是作为学校所用,运动开始的时候,或许是有着敏感的触觉,当时村人首先用白灰水刷到壁画上,其他梁柱也都写上了革命标语,所以颜氏大宗祠除了门口小部分的砖雕被撬掉以及悬挂的大批清代书画被毁掉之外,祠堂总体建筑没有受到大的损坏。”今年97岁的村民颜汉华介绍说。

  据悉,颜氏大宗祠的壁画是清末名画家布锦亭所画,“文革”期间刷上的白灰水,到了祠堂重修的时候,村民用高压水枪将白灰表层冲掉,现在依然完好地保留了清代的壁画。

  值得一提的是,颜氏宗祠第二进的中栏完好地保留了清代数米长的木雕横栏挂饰,雕龙刻凤,做工非常精美。当地村民对此视为珍宝,略微遗憾的是,当时横栏正中曾经挂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六十一品”牌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生产队拿去当水闸,后来不知所踪,空留两个挂钩。

  “积德堂”与“让地碑”见证淳朴民风

  颜氏大宗祠也叫积德堂,原名复礼堂。关于这座祠堂的建设以及堂号的改动,其中还有一段“古”。

  园夏村颜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颜树发介绍说,颜氏一脉源出山东,直追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园夏村开村先祖颜子贤明末南下经过韶关梅珠岭辗转至此,后代子孙建祠纪念,祠堂号复礼堂,追根颜氏先祖。

  “复礼”一词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就是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克己复礼的意思是,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这是儒家弟子的一种修身宗旨。颜氏后人以此先祖事迹教诲子孙,凡事要克制自己。

  据悉,由于园夏村地少人多,建祠之后,因为同村的林氏建有仰德堂,刘氏建有树德堂,颜氏为了与其他姓氏保持一致,改复礼堂,以此也体现了约束、克制自己的精神。通过堂号的修改,颜氏与当地的各姓团结协作,和谐共处。

  此外,在颜氏大宗祠的后进,现在还存放有清代宣统年间的一块送地立据碑。记载了颜氏大宗祠建造过程中的一件轶事。

  “立送地字据人颜敬慎堂,近因重建祖祠新建厢房,惟地段不敷,是以邀齐全堂耆老与敬慎堂叔侄商酌,自愿送地与积德堂,以为建房之用。由后墙起计送地乙丈,又由敬慎堂衡门起计,送地三尺与积德堂。……另由积德堂赏回主位十一座,以妥先灵。彼此相安,是以忑立石碑,永远存据。”

  根据这段碑文的介绍,颜氏大宗祠在宣统时候扩建,当时土地不够,便向隔壁的颜敬慎堂借地,由该堂让出土地三尺。而颜氏大宗祠为了回报,赏出十一个灵牌主位,安妥颜敬慎堂的先灵,彼此相安,并将此事立字刻碑。这段记载,见证了当地村人相敬相让的淳朴民风,遂成后世佳话。

  颜文炳反清,受封“大司马”

  咸丰年间,园夏村走出一名参加天地会反清活动的村民颜文炳,被封为“大司马”,专门负责反清活动的粮食供应。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日益腐败,在加上西方列强入侵,提出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要求,内外交忧,民不聊生。到了咸丰四年(1854),广东爆发了陈开率众聚义的广东天地会起义,义军一举占领了佛山。当时的粤剧艺人李文茂与禺北乡民陈显良、人和地区的甘先率领琼花会馆梨园子弟,联络了附近的乡民,在佛岭市(现在的新市墟一带)起义响应。太和地区的沙亭岗周春曾经参加过三元里抗英斗争,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后,跟着扯起了反清大旗,与李文茂汇合,当时起义人数多达5万人。
  在这种局势之下,园夏村的颜文炳也加入了义军。据记载,颜文炳本身是个富家子弟,但是当时义军经过园夏村的时候,他散发了自己囤积的粮食给义军,追随周春起义,被封为“大司马”,专门负责义军的粮食供应。

  颜文炳起义后,同乡的林国铭等青年也跟着追随,被编入伙食团,颜文炳被戏称为“米饭帮主”。后来随着局势的扭转,起义失败,颜文炳带着同村一班青年,逃亡澳门。参加起义的部分村民还有部分逃到新西兰、澳洲,从此在当地繁衍,这也是今天园夏村海外有很多乡亲的缘故。

  据介绍,起义失败之后,颜文炳的家产全部被抄没,后来事件平息后,颜文炳秘密回国,老死故乡,魂归白象岭,为村人留下一段传奇。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