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才宏: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

2013年10月12日 | 阅读:46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终年57岁。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晏才宏的死引发了争议,他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学生悼念恩师不足为奇,但那么多的学生自发地写悼念文章,还出资出版纪念文集,证明在这个教师身上必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魅力。当我认认真真地试着解读晏才宏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发现自己被一种久未感触到的力量所震撼。一种纯粹、一种精神,尽管在这急功近利的年代已经不合时宜,但它仍然会打动人心,以致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不论是晏才宏的淡泊名利,还是他有能力而不愿意发表什么学术文章,这都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可以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口惹悬河地为学生上课;他可以贷款在校区旁买新房,并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但他就是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这对一个在大学工作的讲师来说,的确是不该犯的人生“大忌”。要在那样的地方立足,而又不循规蹈矩地走完绝大多数人都应该走过的轨迹,没有一颗平常心,没有惊人的定力绝对做不到。
晏子宏去世后,多位老师坦陈:“我教课比晏老师还差很远。”这是一种褒奖,但是现实的评价机制却世俗得近乎残酷,虽然人们讲这碑那碑不如口碑,但一个人真要不合潮流地往前走,肯定会被视为另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今很多大学片面重视科研,以论文数量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主要指标,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大家心照不宣地忙“科研成果”,忙着晋级评职称,从而增加自己在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的竞争中的筹码,这样的价值观不但为高校所倡导,也成为跻身其间的人致力追求的目标。如此,学校名气大了,经济效益也上去了,而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他们似乎并不关心。
在功利社会,大学精神正在经济大潮的冲刷之下慢慢地缺失,这是一个不好的症兆。有位网友这样形容他的大学生活,我认为颇有意思,姑且照录:“大学从我身上下来,边系裤子边说,青春留下,你走。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我上了大学,是大学上了我”。这样的文字诉求令人读出其中调侃意味之外,其实很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悲怆的东西。上大学为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拼尽财力让年轻一代镀上一层金,以应付越来越激烈的职场之争么?如果教育的功效堕落到这样的地步,那就不仅仅是莘莘学子的悲哀,试问,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还能拿什么去强于世界之林?
传道、授业、解惑,师之道也。不合时宜的晏才宏倒下了,令人欣慰的是,有那么多学生在他身上学到了在别的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不过,欣慰之余,又不免困惑,这样的学习与领悟难道非得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