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丰高阳许氏世家谱前言

2013年07月29日 | 阅读:436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古丰高阳许氏世家谱前言 

古丰高阳许氏世家谱前言--安陆许君明--许圉师派下 

前言 

报本追远,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美德。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忘记自身历史的民族是可怕的”。小而言之,一个不了解自己繁衍历史的家族亦是令人可悲并让人担忧的。 

许氏,作为华夏之族的著名姓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种族融合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功绩卓著、贡献非常,同时又创造了令人刮目的家族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独领风骚,辉煌而灿烂。作为许姓的一个主要支系——高阳许氏,更是因其源远流长,族性鲜明,族功显赫,且人才辈出,被誉为许姓翘楚。二十五史列传人物中,大多为高阳许氏,隋唐以来,高阳许氏在文化上的建树,彪炳千秋。唐代许氏为相者二人,皆高阳南支祖皈公后裔。近代,高阳许氏后裔仍秉承家风,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做出了举足轻重的成绩,而现代,高阳许氏后裔更是人才济济,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正尽着应有的贡献。 

淮海经济区许氏是高阳许氏南祖房的一个重要支系,乃唐朝宰相许圉师嫡裔,晚唐著名文学家许浑后,北宋末自镇江北迁长安,再迁徐州砀山东北三十五里段庄社麻城村,旋迁丰县钓台村。并以丰县为中心向四周繁衍发展,主要分布在丰县、砀山、商丘、灵宝、宁阳、单县、虞城等地。丁口四万之众。元代有兵马都元帅许威,名吏许义夫。特别是明代,明代许氏为相者三人,出本支者二。代表人物有: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许彬,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许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许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少傅许赞,太保兵部尚书许论,灵山卫指挥使许升,临清卫指挥使许真,太子少保左都督许浩然等。出将入相,文韬武略,时缙绅荣之,被誉为“许半朝”;清代有内阁学士、甘肃、江苏巡抚许容,翰林院学士许叶芬等等。可谓世代簪缨,赫赫朝野,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两代,进士、贡举、庠生达四百二十人之多,科举之盛,世所罕见。现许氏后裔因工作、经商等原因,已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并迁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各类专家、学者、企业家数百人之多。修一部完整的通谱是族人多年来的夙愿,也是历史的必然。 

家谱,她与国史、地方志并称为华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教育学、人口学、地名学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对开展这些学科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家谱中所包蕴的传统伦理文化,诸如:“思报国,忧天下、睦邻里、孝父母、敬长辈、尊师长、崇俭朴、求真理”等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对促进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高阳许氏家谱自晋代玄度公创修,历唐、宋、元、明、清,屡次重修,而本支自北迁以来、游徙不定,存于丰县许口村(古钓台村)的旧谱于清初湮失,光绪十二年虽重修,但仅及丰县,且未能溯远。为给后世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编者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型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数据,并行程二万余里遍访淮海经济区许氏族人,幸寻得明、清本支谱若干。先祖足迹,世派脉络,班班可考。 

二零零五年正月十二日,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族裔云集江苏丰县许口村,召开重修《高阳许氏世家谱》大会,经族人集议,决定按照新观念、新思想、新体例来修这套新时代的族谱,遂即各负其责,分头工作,二零零七年农历三月底稿峻。 

观斯谱之成,乃全体参修人员共同的心血结晶,上可慰先祖,下可启后人,但由于编修时间紧迫,数据搜集尚欠完整、分散族人,一时难以考稽世派者,暂未敢入谱。惟寄希望于后之俊彦且有志于斯者鉴补焉。 

编者 

农历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日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