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珐琅在京亮相国际珠宝展 稀世之美震撼观众

2013年04月01日 | 阅读:107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近日,备受瞩目、国内最具人气、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国际珠宝展览会在京隆重开幕。作为唯一一家参展的珐琅珠宝商,带着细致匠心和精纯技艺打造的珐琅珍品,“熊氏珐琅”绚丽登场。艳丽的色彩、温润细致的质地、宝石般的光泽,“熊氏珐琅”流露出的华丽高贵之美让不少与会观者动容,发出赞叹。“熊氏珐琅”也由此引发更多人的兴趣,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熊氏珐琅传承人熊松涛先生现场讲解珐琅工艺

 

         祖孙三代结缘珐琅技艺

      “熊氏珐琅”是北京地区惟一一家珐琅艺术品的家族企业。2008年12月20日,“熊氏珐琅”工作室正式对外开放,工作室位于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别墅区内(运通花园506号),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展示珐琅作品、传播珐琅文化、再现珐琅工艺的专业工作室,也是第一家以高级定制概念为客户服务的珐琅工作室,其作品包括了高级手表表盘、各类珐琅首饰配件。

       掐丝珐琅约在公元14世纪传入我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的融为一体,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影响的痕迹。

      “熊氏珐琅”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熊松涛的祖父一辈,清朝后期,皇宫内的珐琅造办处在通州地区设置了手工作坊,专门给宫廷制作珐琅器。熊松涛的祖父就在当时造办处底下所属的作坊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世道动荡,作坊停办,熊松涛的祖父带着这门手艺回到了乡里,为了让这个老北京绝活继续传承下去,他把这门手艺教给了熊松涛的父亲。1969年,熊松涛的祖父带领村里的几个人创办了靛庄花丝厂,当时算是靛庄村的村办企业,做花丝镶嵌的工艺品。1998年,从小受到家族企业熏陶,少年时就接触并掌握了珐琅制作工艺,并深深喜爱上这种传统手工艺的熊松涛接手管理企业,成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他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品,并且从创意和设计上不断探索,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今,“熊氏珐琅”已成为同行业中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珐琅企业。

 

 

 

熊氏珐琅执行总裁张磊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熊氏珐琅传承稀世之美

      “熊氏珐琅”是中国惟一一家可以制作珐琅表盘的企业。钟表收藏家张又旭先生提起熊氏珐琅,满口都是夸赞之词。中文版的《Robb Report》创刊号封面上的雪茄套筒,就是张又旭先生向熊氏珐琅定制的私人用品。作为一位行家,他说:“现在,我国的熊氏掐丝珐琅已经超过了瑞士,并且得到了瑞士的认可。” 据介绍,目前“熊氏珐琅”在掐丝珐琅的工艺制作领域已经达到了该行业世界领先的水准。掐丝珐琅是一种以银质或金质细线勾勒出图案轮廓,并填入珐琅的工艺,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瑞士制造的掐丝珐琅表盘的金丝厚度是7丝,也就是0.07毫米,而熊松涛采用厚度仅有0.04毫米的金丝在纯银或金胎上勾勒出所要的图案。现在,除了满足国内厂商的定制,“熊氏珐琅”还和瑞士几家著名的钟表品牌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2007年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会上,“熊氏珐琅”与北京手表厂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款银坯掐金丝珐琅夹板的陀飞轮腕表——“蝶恋花”, 其上所有零件的珐琅图案都要经过制坯、掐丝、烧结、打磨、补釉、再烧结、再打磨等40多道工序,釉料经10多次800多摄氏度的高温焙烧才能出现瑰丽的色彩和百花竞开的效果,此表售价120万元,全球仅限量3只。

      “熊氏珐琅”不仅在表盘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高级珐琅饰品上也力求创新,它是国内目前惟一一家制作高级珐琅饰品的企业。熊松涛在珐琅首饰的制作上,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多使用纯度高达99.9%的银胎,以得到最佳的反光度,来衬托珐琅釉料的通透和艳丽色彩。此外,他还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高达820至850摄氏度的温度可以确保珐琅材材质的纯净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采用纯金、纯银,配上珐琅釉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件华丽精致的珐琅首饰都被赋予了灵动的气息。

        一位业界人士在参观熊氏珐琅展品后称:“‘熊氏珐琅’所传承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家族企业的文化与技艺,而是稀世之美。”不可否认,熊松涛——熊氏珐琅的掌门人,在传承珐琅制作工艺的同时,以无比的耐心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对珐琅工艺的完美复苏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