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璋生平事迹简介
川东名儒、晚清举人、教育先躯、族长—熊国璋
熊国璋谱名焕崑,字特生,号两周山人、周溪道人,萬县小周乡人氏,人们习惯敬称他“特老”或“特翁”。是熊氏宗族三启公后裔,是入川先祖熊殷第17世孙。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癸卯科考中举,继入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后,任教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西安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临时省议会议员、黑龙江拜泉县知事(县长)。卸任回京后,为棣补知州,任国史馆编纂处编纂、法律馆纂修,后应万县图志局邀请回万编修县志,任总纂。同时,兼任黄柏熊氏宗祠续修族谱总编纂,主持彻底清点本族人口入谱。
修县志结束后,他本应回京讲学,但鉴于家乡人才奇缺,从文从政者屈指可数,毅然决定放弃回京,与族人兴办七星小学,并任校长。他工作兢兢业业,精选教师,严格治校,年年会考,全县夺冠,美名远播,千里之外前来求学的不少。
由于七星观校舍窄小,生源太多,无法容纳,他又在老君洞、鳌公祠、生田榜、下高坪等七处各建一所分校,让学生就地就近入学,待考取高小后才进入七星小学。他常住七星本校,每周深入各分校检查指导教学一至二次。他题制的校训是“孝、友、勤、俭”四个大字,苍劲醒目地书于七星观二道校门内的屏风上。
他在近二十年的教肓生涯中,不但不取学校分文报酬,而且每学期还要从小周家里送三担谷子到学校,作为自已伙食费用。同时,对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无私资助了十多人升学读书,为国家培养人才。
他呕心沥血,为黄柏及其周围各乡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有为之材。解放后,使黄柏乡荣获了“万县文化之乡”的美誉,国家选调出去参加工作的文化人数以百计。
他身为晚清举人、川东名儒,德高望重,虽是地主,但处处为佃农作想,只减租,从不加租;常为下人作想,从黄柏山顶七星小学往返小周岩上老家坐滑杆,只坐平路赶时间,他体谅下力人累,上坡下坡从不坐;他家终生只住低矮的草屋,没有瓦房。
他心系百姓,为民众谋利。万县县政府办公房被日机投弹炸烂,在修复落成时,他与很多有声望的人应邀同去庆贺,县长请宾朋们为其作副对联,大家公推他执笔,他略加思索,随即写出:“滚滚大江流向衙前信步出门一快意,渠渠夏屋建从劫后应存广厦万间心。”受到县长和宾朋们一致称赞。
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不贪不占。他热爱祖国,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场镇游行,宣传抗日。
解放前夕,他任过熊氏宗族族长约三年,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因患肺炎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三岁。礼葬于黄柏熊氏宗祠傍,后因建三峡水库淹没,现已由他的学生熊道光、熊绍基等人成头,将尸骨迁葬于熊氏宗祠遗址的后坡上,并树有墓碑。
国璋先生虽死犹生。他的学识令人景慕,他的品德令人钦佩,他的为人令人效仿,六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感人故事还在民间传颂,他是熊氏族人的楷模,是广大官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