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谢姓的起源
(1)谢源于射。远古时代,聚居在深山密林的族群,率先发明和使用弓箭,以射猎为生的部落,在高坡用木料和树枝搭筑,四周无遮挡的叫榭,便于射猎野生动物,引出言射为谢。古时射、榭、谢三字通用。
阅读:2879次
-
湖南沅陵马底驿《谢氏续修族谱》承蒙历代先贤努力,接通了江西老谱,系出唐显庆七年任豫章刺史的谢惟远。现向上推:谢惟(忠、恭、庄、达)、远——谢辉(徙居江西豫章)——谢蓬——谢翠——谢楼、(阁)——谢骢、(马+屯)——谢恺——谢豺、(豹)——谢银、(镠)——谢(葡)、萄——谢琢——谢元超——谢俨、(伷承继万公支凯为嗣)——谢嘏——谢(览)、举、(旻顶接万公支嗣孙岐公为嗣)、(元大)——谢(颺)、(朏)、(颢)、(山+从)、沦——谢(荃)、(荪)、庄——谢密(谢思次子,从叔)、(幼微)——谢峻、(肇)、(混)——谢(瑶)、琰——谢(奕)、(据)、安、万、(石)、(铁)——谢(鲲)、裒——谢衡、(澄)——谢缵——谢景雋——谢(安贞)、居贞、(守贞)——谢瑀(迁居福建均口)——谢(明吾)、(朝吾)、夷吾——谢怡、(悦)、(惟)——谢宜礼、(乐)——谢福郎、(应郎)、(丙郎)——谢文轩、(文昂)——谢瑛——谢堂——谢秉植(三十六弟兄)——谢武.........
阅读:3001次
-
福鼎公居白坑,福茂公支、福海公裔同季全公支、文旺公支友春公迁居建昌南丰二十都墙衕
福昊公於嘉靖壬寅年徙建昌之南丰二十都清溪里[建宁谱三房迁居考载福昊公支徙南丰县二十都石牛洞。(石牛洞是在清溪里?因友安是迁清溪里,那么福昊是不是之曾孙?
阅读:1861次
-
炎帝神农皇帝,姜姓,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母女登娲氏之女,感神农而生于姜水,姜水即今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有姜氏城,城内南有姜水,故以姜为姓。号厉山氏,又曰烈山氏。三岁知稼穑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因天时相地宜,断耜揉木为耒,而农事兴焉。 配娇氏。
阅读:7477次
-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 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为了纪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谢氏。
阅读:1000次
-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阅读:1748次
-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清朝时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摆脱了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汗的控制后,归附于满清政权。清政府组建了蒙古八旗。
阅读:2114次
-
源于嬴姓,出自先秦时期司射官,属于以官职称谓字讹为氏。先秦后期,秦国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军制司射官。后因“射”与“谢”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讹字为姓氏者,称谢氏。关于射氏的来源,史籍记载不一。在史籍《万姓统谱》中记载:“射氏源于晋大夫貌之后。”而在史籍《姓氏考略》中,则认为“射氏由古司射官而来。”
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
阅读:2259次
-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高车族直勒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唐书·谢偃传》中的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是卫州人(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今河南卫辉),他在隋朝时期担任散从正员郎,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应诏对策高第(考试成绩优秀),被唐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唐太宗的称赞。当时有李百药工诗,而谢偃善赋,人称“李诗谢赋”,谢偃以文学著名于当时。
阅读:1728次
-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族中的谢姓也主要由当初谢蛮人的后裔融人而来。清咸丰七年(1857年),广西贵县覃塘乡青云村人谢秉彝率众举行了反清暴动,参加者主要是他的壮族同姓人。
阅读:3905次
-
谢姓人的谢字来源于拉弓射箭的“射”,这是早已被古代文字学家证明了的事实;谢姓人的祖先既是弓箭的发明者,又是最会使用这种武器的人,以致使数千年后的子孙们,仍把这一功德冠于名字前,当做自己的家族徽记。可以想象,在人类的洪荒时代,野兽出没,与人为伍,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古人们为了生存,使用原始的石块和木棒与之搏斗,但又往往于事无补。在偶然的机会里,一些好事者发现
阅读:1068次
-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姓人祖先。据研究,他们可能出自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人巴人。东汉末年,一个叫谢本的人请求以丹兴(今四川省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可知他在当地已有相当的势力。
阅读:1445次
-
据《左传》、 《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由此,谢姓另一部为黄帝后裔,谢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
当今谢姓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 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章》引《世本》曰:“谢,任姓,黄帝之后。”《世本》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记黄帝迄春秋时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这是谢姓出于黄帝的最早说法。
阅读:797次
-
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他在隋朝任散从正员郎,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当时有李百药工诗,而谢偃善赋,人称李诗谢赋,可见谢偃以文学知名当时。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阅读:1039次
-
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等地。族中谢姓的来源,一部分与先秦时迁居谢沐的谢人有关,另则由壮族谢姓融人。广西临桂县宛田乡石灰窑村瑶族《评皇券牒》中有“奉东门大将军、金骑都尉谢思宠”,可知当地瑶族中有谢姓;《武岗州志》卷五三记载,当地瑶族主要居住在13个地方,其中居于上下渣坪团和小麻溪团者皆有谢姓,为著名大族;
阅读:1043次
-
据《姓谱》、 《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县南部,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县)。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发兵攻申,不久灭掉申国。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史称谢姓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阅读:783次
-
“蛮”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三谢”指东、南、西三支,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三谢蛮原为一支,是西汉时自四川涪陵南迁至今贵州省境及广西一些地方的,因其居地属牂牁郡,故通称掸柯蛮。他们从事畲田耕作(即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耕种),无文字,刻木为契,宴聚则击铜鼓。他们据有万寿、且兰、广谈、毋敛等县地,族大人众,酋长世袭,以后居住的方位约于南朝时期分为东谢蛮、南谢蛮、西谢蛮,至唐朝初期,他们的首领向唐朝贡,才再次正式归入中央王朝统治。
阅读:9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