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名人 鲜与鲜于氏,自汉代已展露头角,最早见于史册的是鲜于辅,东汉末渔阳(今北京密云县)人,初为刘虞从事,公孙瓒破虞时,率领州兵,迎虞子和与袁绍将军麴义共攻公孙瓒。后来从归曹操,为度辽将军。封都亭侯。西汉还出了一位名登于时的大孝子鲜于文宗,大学者鲜遂,著有《太乙保生论》一卷。 北齐一代忠义将领鲜于世荣(渔阳人),在后主武平中时积战功封为义阳王。后官至领军大将军。 唐朝有清廉著称的刺史鲜于臣绍也是一代忠良。 到宋、明、清代,成为名声响亮的姓氏。
阅读:808次
-
尝思分派宗支,惟赖继述,接续源源,相传接谱。鲜氏系出夏禹年代,历代诸公继述接续,多次重修旧谱,因而世系相传不朽。因世代久远,族支愈多,惟恐愈衍愈久,旧谱日损,早已失传,故重修而继续。
中华民族文化浩如烟海,《鲜氏家谱》是这沧海中的一粟,千余年中,我历代撰谱人辛勤劳作,皆受祖先为国为民,奋发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所感召和鼓舞。前贤之高节美行,愿倡之后世,希望子孙有所学,有所从,有所为,有所教,为人民为国家服务更好。我充分相信,我们麻烦的苦味之根,必将长出心甜的幸福之果,鲜氏祖业定能繁荣昌盛。
阅读:1106次
-
商朝,那个纣王的叔叔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简单说:劝纣王,然后纣王不爽,把他关起来,周武王灭了商,放了箕子,让他当小弟,他不愿屈居人下,就跑到东北建立了朝鲜国,就是高丽棒子!所以鲜于在朝鲜是皇姓!
阅读:1327次
-
(1885~1968),男,字特生,1885年4月28日生于四川西充县。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熟谙经史,光绪末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院”,即参加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张澜先生出任川北宣慰使,委他为护卫营支队长(相当于团长),刘湘、杨森均在支队内供职。
阅读:1126次
-
阆州之东百馀里,有县曰新政。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胜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γ,不与众山相连属,是之谓离堆。东面有石 堂焉,即故京兆尹鲜于君之所开凿也。堂有室,广轮袤丈,萧豁洞敞。
阅读:956次
-
廉明多诚意;
公恕有循声。
——李文郑撰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栖霞人鲜延年,官顺庆知府,廉明而寡欲,治理地方,都出自诚心。离开后,百姓都怀念他。下联典指宋代灌县人鲜大年,官绵竹县令,办事公允,不畏豪强,凡有弊端,前任不敢动者,他都敢改变,被称为循吏。
阅读:895次
-
太乙名论;
循吏著称。
——佚名撰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鲜遂,著有《太乙保生论》一卷。下联典指宋·鲜大年,不为豪滑所挠,存心公恕,世称“循吏”。
阅读:927次
-
.箕子鲜姓:出自子姓,为殷商王族后裔。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武王灭商,封箕子于朝鲜得姓。据《朝鲜谱太原谱》记载:商纣王有个叔叔名胥余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
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
阅读:1157次
-
自与我绍世大正体国维文光思祖泽仁厚显朝廷
稽我族本夏禹之后颛顼之裔以姒为氏也至桀王之弟曰姒亨秉性骨硬因汤放桀不与朝政遁迹为俟武王伐纣时有蒲州父子由百里外以羔羊美鱼来献询其姓字始知为夏王之后暗思羊与鱼系鲜字赐汝以为姓矣发及武王有天下诏父子入朝赐其父名鲜安邦为左侍郎赐其子名鲜定国为右侍郎此我族姓氏之发祥也。
阅读:1113次
-
既然历史如此悠长,鲜家人又是如何对自己的姓氏来源了解得如此详细?
阅读:3534次
-
鲜氏字辈
阅读:698次
-
在每年的春节时分,与家人团圆过新年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统
阅读:810次
-
鲜良遗诗
阅读:553次
-
鲜善才系副榜。娶刘氏生五子取各存仁、存义、存礼、存智、存信。
阅读:635次
-
在巨大的“鲜”字背景板留影的鲜于氏后人
阅读:580次
-
鲜善才系副榜。娶刘氏生五子取各存仁、存义、存礼、存智、存信。
阅读:493次
-
中国的姓氏中李、王、张、刘、陈可谓百家姓中的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阅读:667次
-
鲜善才系副榜。娶刘氏生五子取各存仁、存义、存礼、存智、存信。
阅读:594次
-
世德祖生三子取名为栋,为柱,为梁。
为柱为梁迁川北。
阅读:236次
-
鲜善才系副榜。娶刘氏生五子取各存仁、存义、存礼、存智、存信。
阅读:5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