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伍氏初探二

2013年04月04日 | 阅读:312次 | 关键词:

川北伍氏初探二

2012-08-23来源:转载作者:阅读:4
0  

      同样,民国二十年族内《修伍氏支谱叙》也提到:余常读伍氏宗谱在楚发迹斑斑可考,惟我前人到川以来数百年未修支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好在一个“楚”字描述了发迹之地,但“秦汉而下伦纪莫辩”,这就是问题所在,历史为什么会成就那段空白以至于“莫辩”?其时还就川北播迁情况有如下记录:锡英房迁居苍溪尖子山一支,述英房迁居苍溪尖子山一支,伍文明之后迁居晏家坪一支,伍详春(汉宰房)之孙迁普子岭。又:苍溪伍家坪始祖伍俊,南部新镇坝伍氏,蓬州望水垭伍氏,考其世系,实为本亲。
  记忆里,在六七十年代,我们那个地方不同今天,没有公路,没有铁路,只有一条叫东河的河,木船往来穿流,艄公号子四季不断,水上航运是相当繁荣的,而我们伍氏族人就分居河的两岸,直到今天。上游的东河作为长江的主要支流,由此经苍溪,南充,重庆出川直抵湘鄂,而三湘荆楚正是传说中我们的发源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难道会是先祖当初落地生根的理由吗?最近在群里聊起各地族谱的事情都或多或少提及一个共同的和时间有关的一句话:。。。。清定鼎后。。。。这好像是伍氏从此走向稳定和繁荣的一个拐点,而在一部分族谱的班派里会有相同的如:荣,兴,顺,昌等。冥冥中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一直想要搞明白的是,既然由楚经陕西耀州入川,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究竟是楚时的哪支哪脉?又是员公的几世孙?起点在哪里?当我们站在今天的高度回头去看看,无论由三湘荆楚至粤稽而武陵,抑或由武陵耒阳迁石门而陕西耀州,如此迂回辗转数百年,仅仅因为战乱吗?
  一般来讲,目前支持伍姓来源的也是被大多数伍氏族人认可的最早时间是黄帝时代,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既然5000多年前就有了伍姓立世,为何5000年后的今天伍氏仍然只是排在百家姓的一百二十位以后,这中间老伍家究竟经历过什么原因而导致伍家数千年来“香火不旺”“门丁不兴”?
  另一个说法是3000年以前的先祖伍参,这一点在大部分伍氏族谱上应该有所记载,换言之,可靠性可能更高。至于发源地,看过湖南电视台《非常靠谱》的朋友可能知道里面有一个插片提到伍氏发源于湖北监利伍家场,专家认为是子胥公的出生地之故。但也有相当于一部分学者支持是湖南常德,虽是两个观点,却相去千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全国范围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官方统计这三省伍姓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
  研究和考证伍氏由来,可以纠正我们目前已知的和未知的一些谬误,还原伍氏宗族历史本源,厘清伍氏谱系,培养我们伍氏后人对先祖的进一步认知,增强家族认同和荣誉感,利国利民,是为报本追远。
  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已经太习惯依赖网络搜索,网络上的寻根问祖可能会导致几种可能:初始缺乏谨慎,母本数据录入错误或偏差,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复制错误,不断地复制错误。。。。。长此以往,错误复制多了就变成了正确的,这很可怕!误人子弟也罢了,作为伍氏后人如果我们这样放任,那是不孝,更是对我们自己不负责任。
  因此,无形中的一种急迫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发动和号召我们全体伍氏族人,挖掘各地各族的原始手写文字史迹,进行高度而精准的概括汇总和还原,分析归纳,这样可能会早一天实现伍氏总谱的完成,有了总谱再细化各省市的分支族谱就相对容易了。相信天下有此想法的伍氏族人不在少数,也相信天下有很多伍氏的有志之士,计划或已经着手这项千秋功德,期待功成的那一天。
  (芳,德)春先鸿鸣世 ,福善必长荣,永怀忠孝义 ,祥发兆大兴,政通仁厚顺, 家宗定隆昌,志远泽贤良 , 国泰启安康。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