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一段历史的记忆和一个历史的见证

2013年06月16日 | 阅读:840次 | 关键词:

        在清代提起有钱人的名单里,人们会想到许多人,和珅还有胡雪岩这些今年活跃在银幕上的有钱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伍氏家族的伍秉鉴的大名。伍秉鉴(1769-1843)一般人少有耳闻。他是清代"十三行"怡和行的掌门人,在这6个人中知名度不算很高,但他又唯独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凭借对外贸易跻身世界首富行列的中国人。

  秉鉴究竟有多少钱,以至于被国外媒体称为世界首富呢?

  有历史学专家统计,到1834年,他的个人资产估计为2600万两白银(有人估算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白银。因此,伍秉鉴可称得上"富可敌国"。难怪《华尔街日报》称他"资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氏父子聚集起来的财富,尽管说是有特殊的垄断原因,也有很多人怀疑有鸦片的成分在里面,但国外媒体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千年50个最富有的人,被入选的6个中国人,唯独伍秉鉴是不依靠权势与贪污而致富的商人。单从这方面来说,伍秉鉴这个人就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

  而今,伍秉鉴已经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一个历史的见证。是什么样的政治背景催生了这样一位世界首富呢?他又有着怎样的身世之谜?让我们寻着还未走远的信息,一起回忆伍氏家族那段艰苦创业的风雨岁月。

  提起"家族"这个词,让人觉得似乎是一个缺乏光线的词语。它总是让人想起深深庭院里坐着一个永远不说话的老太爷,木头窗棂上长满色彩鲜艳但毒性十足的蘑菇,还有雨中寂寞的少爷、寂寞的丫环。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虽阴郁但具有一定抒情效果的描写。
  
  当古老帝国"吱吱呀呀"地向世界轻轻打开一个门缝时,第一线光亮就打在此处。这个现在看来悠闲安逸的村庄,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百年的繁华旧梦。

  但我们了解一下伍秉鉴家族的背景,会发现它的起点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显赫。

  在广州文化公园至珠海南路一带的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而弯曲的马路。如今这弯弯曲曲的单行道两旁,小洋楼与空中杂乱的电线、地面堆放的货物混杂在一起,似乎有些埋没之感。然而,谁能想象,100多年前的这里却是一派繁荣辉煌的盛世景象。因为这里曾是清代晚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当年被描绘成"金山银园,堆满银钱"的广州十三行所在地,也是《华尔街日报》评出的"首富"伍秉鉴家族所在地。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