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鄢当作邬"

2013年06月23日 | 阅读:199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左传》记载,共叔段准备袭郑,郑庄公伐京,京人叛段,“段入于鄢”,杜注:“鄢,今颖川鄢陵县。”唐代赵匡不同意杜说,云:“鄢当作邬,郑地也,在缑氏县西南,至十一年乃属周。左氏曰: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是也。传写误为鄢字。杜注云:今颖川鄢陵,误甚矣。按从京至邬非远,又是郑地,段所以有兵众,故曰克。若远走至鄢陵,已出境,即无复兵众,何得云克?又传曰:自鄢出奔共,即自邬过河向共城为便路,若已南行至鄢陵,不当奔共也。”[31](卷一)洪亮吉对此两说均不同意,云:“《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傿,应劭曰:郑伯克段于傿,是也。

今考杜注颖川鄢陵县既非,赵匡以为当作邬,一无确据,又系改字,亦非也。惟应劭之说最足依据。傿县,前汉属陈留,后汉属梁国,作傿。陈留郡在春秋时大部属郑。……廪延至傿既属顺道,又渡河至共亦便,明克段之地为陈留傿县无疑。”[29](P2)《汉书?地理志》则谓傿在陈留郡,王莽时期曰顺通,应劭注“郑伯克段于鄢是也”。[15](P678)上述三说,赵匡之说最不足据,支持者也最少。所提理由均甚牵强,邬地与京距离虽然不算远,但中间横隔着整个高峻绵远的嵩山,交通不便,通过北边要塞虎牢尤为困难,从隐公十一年王夺邬邑,可见其与郑联系不够密切。

鄢陵非郑之地,明显有误,其南之城颖,其东之牛首(桓公十四年传),均属郑,且无其不属郑之证据;所谓三地奔共,惟此地最为顺道,从距离、地形以及渡口的情形看,看不出这一点;文字伪误之说,当从《郑世家》正义而来,泷川资言认为唐代有以形似伪做“邬者”。[32](P2593)洪氏从应劭之说,谓当在陈留之傿,此地在今商丘西南约60里处,其说不通。何以见得?检《春秋释例?土地名》和《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都邑表》之郑地、宋地可知。

此地以西之大棘、盂、承匡、雍丘、曲棘、更西边的防、赭丘、鬼阎、新里、老丘等均可明确为宋邑,则汉代陈留之傿在春秋为宋地无疑。段怎可能轻易进入宋国都城附近的城邑固守,而庄公又怎可能随意攻打?因此,杜说至塙,晋司马彪亦认为鄢陵属颖川,春秋时曰鄢,刘昭注则云庄公克段于此。[33](P3423)可见,在此问题上,自古及今的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