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宗祠
安徽省黟县宏潭乡汤氏宗祠群
祠堂特色
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建有五凤楼,门亭石柱,门前是院落,主要有特色的祠堂有:
六门祠
系汤氏一世祖汤光遂公祠,三进式,大门前有一对石鼓,解放后为汤村小学(现宏潭中心小学)校址,1963年改后进为教室,1969年拆中厅和前厅,建教室和宿舍。
尚德堂
汤氏宗祠,位于黟县汤村,解放后宏潭人民公社设在此,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座北朝南,占地648平方米,三进式,大门建有五凤楼,石鼓石狮,占地面积四亩,建筑气势宏伟,整体建筑为木质框架结构,高8米,立柱是用柏树和银杏树制成,中厅和前厅立柱为银杏树,直径60㎝,要两人合抱,柱座墩是用黟县青石雕成莲花形。直径100㎝。主横梁是用松木制成,跨径7米多,直径80㎝,横梁和立柱交接处的木质垫梁、天井四周柱子上的斜撑,均雕刻成狮子和其它动物图案,栩栩如生,这些雕刻在文革中铲除。后进外沿走廊是用黟县青雕刻而成,大厅前堂由三块长6—8米,宽3米,厚30㎝重达数吨的黟县青巨石辅成。该祠堂2003年异地拆迁保护,现建于黟县碧阳余家山(环宇公司)。
尚义堂
俗称七甲祠。三进式, 规模宏大,在门前有一对大石鼓,前厅解放前已倒塌,后厅解放后有两户居民居住到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拆除,部分砖瓦建宏潭中学,现祠堂址由汤建生兄弟建房。
义正堂
又称夏公祠,汤氏宗祠。三进式,大门建有五凤楼,石鼓石狮。据传这祠族的子孙出过做大官的人物,大门前才能安放石狮,1969年经县政府批准,拆除建造宏潭卫生院,1990年12月宏潭卫生院与宏潭中学调换,现成为宏潭中学校址。
立本堂
汤氏支祠,面积不大,已毁,原址在汤尚木家住地。
赵公份
汤氏支祠,建宏潭油厂时拆除。
十甲祠
汤氏支祠,三进式,六十年代中期,宏潭粮站建仓库拆除。遗址在宏潭粮站内。
广公祠
汤氏支祠,三进式,民国初期毁,遗址在汤允义大门前。
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汤氏宗祠
地理位置
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后池,据宗谱云:“......才伟公欲建祠堂,奈有志未逮。临终嘱其子曰:宗祠未建,无以安先灵,我族人苟能经营及此?汝必以洋坛地之田,计租五百八十斛,捐入以为祠产,吾愿毕矣!嗣后太学国修乃率合族同心协力,于道光丙午年七月十二日卯时建祠于后转洋面香岩口......”可证始建于1846年。
宗祠地理条件与布局
宗祠坐东朝西,背倚青山,面临流水,地势形胜,风景可人。由门楼、前厅、中厅、左右厢房、天井、正厅组成,规模比较宏大。门楼为双落翼式悬山顶,青石门框,外檐灰塑“汤氏宗祠”,内檐灰塑“绥我思成”匾额。两侧连接青石墙,双披水瓦面。门楼前有旗杆石两对,右石镌刻“清同治五年九月吉旦”,左石镌刻“贡生汤国修立”。前厅五开间,明间为过厅,次间起做隔断,上设阁层,五柱七檩抬梁式梁架,歇山顶。前檐悬有“荆布遗风”匾额,为道光三年(1823年)时所置。二进中厅七开间,明间为穿堂敞厅,减柱做法。金柱间为五架梁上立短柱承脊檩,前金柱与前檐间为挑斡铺作。进深五柱九檩,抬梁式梁架,歇山顶。左右厢房两开间,有阁层,前廊为前中厅连接过道。三进正厅重修建,进深五柱九檩,抬梁式梁架,歇山顶,后部设牌位龛。三进后天井有石牌匾一块,上书“圣旨”二字,字迹苍劲有力。
汤氏宗祠整体布局严谨,外部气象恢弘,古朴厚重,内部做工讲究,用材粗大,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宗祠历来受汤氏族人所重视,并进行过多次整修。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文保意识,更换构件时多处使用了水泥红砖等建筑材料,影响了原建筑的历史风貌。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温坊村汤氏宗祠
位于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汤氏族谱》记载,祠堂始建于北宋宣和元年(1123),现存建筑为清时之风格,解放前汤期颐居住于此并主持过必要的维修。为不对称二进合院式砖木结构。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由前空坪,门楼、门厅、天井、照壁、下堂、天井、上堂、护厝、书院、走廊等组成。门楼4柱3间3楼,为歇山顶,檐下覆以多层如意斗拱。宗祠下堂前廊右侧开门,通往右面的文武庙。文武庙门楼八字式,建筑形制与宗祠相同。
参考资料
1. 祠堂群 .黟县宏潭乡政府网[引用日期 2012-06-21].
2. 温坊汤氏宗祠 .将乐县文化体育局[引用日期 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