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索姓已有近700年历史 源于子姓殷商后裔
苍山索姓已有近700年历史 源于子姓殷商后裔
suǒ索
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蒙阴、郯城、利津、临沂、滨州、淄博、东营、莱州、蓬莱、泰安、日照、德州、枣庄、济南等地均有索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北京,东三省等地有索姓人分布。
同姓名人:
索卢放(生卒年代待考):字君阳;东郡人(今河南濮阳)。东汉著名经学家。
索 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晋朝将领、书法家。
“古稀”姓氏索
“古稀”是中国人对七十岁高龄的一种说法,始自唐代。单从字面意思出发,这两个字也非常适用于姓氏索,古老且稀有。
“《元和姓纂》上说,我们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据网友“清风曳杨柳”介绍,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索”作为姓氏的形成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尽管索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但大规模的聚集地很少,人数也不多。在宋版《百家姓》里,索被排在第273位,是一个连索姓人自己都认为稀少的姓氏。
苍山索姓已有近700年历史
临沂市苍山县大仲村镇索家村是索姓人在山东的一个重要聚集地,索保国就来自这里。“村里有一块墓碑,是我们一世祖的,立碑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墓碑记载了一些我们村庄和姓氏由来的信息。”索保国告诉记者,索姓一世祖是前明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到临沂苍山一带的,“人们取村名往往遵循‘先入为主’的原则,随着索姓人的迁入和日益增多,村子便被取名‘索家村’。自一世祖迁入至今,索姓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我是索氏第20世孙。”据索保国介绍,先祖墓碑上所载内容与《索氏家谱》是一致的。“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姓索,大概有五六百人吧。”
索旌翔祖籍山东临沂蒙阴县岱固镇核桃万村,据他介绍,核桃万村也有不少索姓人,“大概有100多人吧。”
索玉保来自枣庄,据他介绍,他们这一支索姓人与索靖同出一源。而索靖是晋朝著名将领和书法家,以章草名动一时,其所书《出师表》尤为著名。索靖的书法峻险坚劲,自称“银钩虿(chài)尾”,评论家称“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足见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源于子姓殷商后裔
索虽是个人口稀少的姓氏,但关于其渊源的说法却有不少。其中不少认为姓氏源于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蒙古族,以及历史上的鲜卑族等,属于汉化后形成的姓氏。据说如今在藏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索氏族人,但包括索保国等在内的山东大部分索姓人都是汉族。
追溯姓氏起源,最受推崇的观点认为索姓源于子姓的殷商后裔。
所谓“殷商七族”是指陶氏、施氏、繁氏、邽氏、樊氏、饥氏和钟葵氏。武王伐纣成功,殷商灭亡,“殷商七族”成为周王朝的臣民。但商朝遗民不甘称臣于周,且对周王室僵硬的礼制严重不满,便开始大规模的叛乱。叛乱最终被周公剿灭,全部殷商本土遗民遂被分做两大部分。一部分被限定在已为废墟的故都朝歌,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于此,定国号为“卫”,是为国君;而另一部分则被聚拢于宋国,殷商王族被委任为国君,实行“自治”。
殷作斌曾撰写有关殷商后裔及姓氏的文章,“在周灭殷商后,殷‘顽民’中只有殷商王室成员,面对西周统治者的镇压,坚持以国为姓,而绝大多数殷商七族中人和其他殷商遗民都以族名、地名、先祖名号等改为别的姓了。”而包括“索”在内的109个姓氏都属于子姓的殷商后裔。
另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曾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建立鲁国,并且把部分殷商后裔迁到这里,其中就包括了索姓人的祖先。索氏家族后来世代定居在鲁国,成为两周时期的名门望族,是为鲁郡索氏。
索卢恢为“无盐大捷”中起义军首领
索姓历史名人不少,其中山东籍最为知名的当属西汉末年东平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索卢恢。
西汉晚期,土地兼并情况日趋严重,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农民却无立锥之地,社会矛盾被空前激化,终于引爆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领导赤眉起义,山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当时东平境内连遭水灾,田庐尽毁,饿殍遍野。灾民纷纷推举索卢恢为首领,响应赤眉起义。索卢恢不负众望,成功聚集了三四百人,攻进无盐城,杀县令、开粮仓,扛起了起义的大旗。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等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扑山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王莽军到东平境内时,“列营数百,鼓声闻数十里”,把无盐邑紧紧包围起来。索卢恢派人及时与赤眉军联系,与樊崇率领的数万援兵里应外合,在无盐大败王莽军,史称“无盐大捷”。现北京历史博物馆存有“无盐大捷”巨幅油画,真实地描绘当时起义军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