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

2013年07月09日 | 阅读:86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康熙字典是清王朝时候,康熙皇帝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编纂的一部字典,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书中详细的记载的盛字的意义。

  《午集中》《皿字部》·盛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於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 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又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堤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 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衞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 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於定襄之盛乐。 又姓。《後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後。《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盛字基本字义
  1. 把东西放进去:~饭。
  2. 容纳:~器。小桶~不下多少东西。
  详细字义
  〈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动〉  
  1.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方〉∶居住;生活 [dwell]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1. 盛器 chéngqì
  (1) [vessel]∶盛放东西的器具(如大桶、瓶子、罐、杯、碗)
  (2) [receptacle]∶接收或容纳某种东西的物体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