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戎冠秀的评价

2013年07月16日 | 阅读:19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从几十年前的抗战岁月到21世纪的今天,她的光辉事迹在燕赵大地世代传唱。 “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盘松……”这是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

1938年,八路军工作队进驻下盘松村,贫苦出身的农村妇女戎冠秀积极投入抗日运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里的妇救会主任,带领村里的妇女积极拥军支前。酷暑夏夜,戎冠秀忍着蚊虫叮咬,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做军鞋,手指肚上磨出了鲜血,又磨成了老茧;数九寒天,她为伤员洗涮绷带,手上冻裂的口子一道道。

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她拿出家里最后的面粉和鸡蛋,做成可口的饭,一勺勺喂伤员;她见伤员脚冷,就撕开女儿的棉袄,掏出棉花暖在战士的伤口处;为了及时把重伤员送到医院,年近五旬的她带领妇救会会员,抬着担架,颠着小脚,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掩护一个重伤病人,她临危不惧,让伤员踩在自己的肩膀上,把伤员举扛上去,藏进了山上的暗洞……多少伤员在转危为安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跪拜大礼,多少负伤的战士苏醒后对她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

 如今,这位子弟兵的好母亲已经成了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打动我们心灵的不仅仅是战争年代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几代人前仆后继,用心血浇灌培育的光荣传统。戎冠秀的三子二女都是爱国拥军的好党员,她的孙辈有多人穿上军装,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延续着这个家庭的精神风采。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