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丘氏总祠 广州市邱氏书室(万木草堂)现对外开放

2013年04月02日 | 阅读:193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三号的邱氏书室(后改名“万木草堂”),始建于1808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原为广东邱氏宗祠,祠堂大门口上方有石刻“邱氏书室”四个大字,邱氏学子赴考前常居此温习功课。祠堂为三间三进的硬山顶祠堂式建筑,左右两侧及后面建有厢房。解放后,1953年将邱氏书室移交给广州市政府,1983年被国家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891年康有为曾租借作为讲学堂,名曰:“万木草堂”,从此邱氏书室便成为纪念康有为戊戌变法维新的场所。今年,广州市文化局将现存的主体建筑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于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2008?6?14)正式对公众开放,邱氏书室又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据现存老谱记载,广州邱氏书室是由三州十县十八乡的邱氏先贤筹集白银一千六百两,合力兴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年秋制订修建方案,立坐向、定分金、九月二十二日动工,至庚午年中秋落成,于九月初五日巳时安放祖宗牌位,鼎炉神主?秀公及三子成实、成益、成满公进香火。宗祠落成后,合族议定礼典日期,每逢子午卯酉乡试年八月初一,敬用猪羊鼓乐合祭,如有族人欲行私祭,均要等合祭之后,方能进行私祭。宗祠内外共有几十间厢房,每间厢房上方均注明各地各房派的名称,凡各地前来参加省城乡试之学子均可在宗祠内安排食宿及温习功课,邱氏先祖对培养后裔的卓越远见,在邱氏书室中得到诠释。
        “邱氏书室”历经百余年变迁,许多资料和文物被毁,所幸主体建筑尚留于世,大门上方的石刻“邱氏书室”亦保存完好。自“邱氏书室”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后,以万木草堂的名义装修陈列对外开放,经广州市宗亲的多方努力和广州市文化局协商,要求回归历史,恢复邱祠在历史中的位置,最后达成协议:邱氏书室正厅及左侧一厢房归邱氏中华丘氏联谊总会负责布展,陈列有关丘(邱)氏历史资料。现上堂正厅已悬挂着用缅甸进口花梨木制作的“河南堂”镶金牌匾,两边对联为“谓水源流远、营丘世泽长”。中间将挂上姜太公、穆公圣像,有关事项正在进一步和有关部门协商。广州邱氏书室将在广大邱氏宗亲的关心下,重新发扬光大,启迪后昆。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