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国良:行动无名 爱心有名

2013年07月19日 | 阅读:225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立足主业 闯出“无名大路”

    “主业也许赚钱来得较慢,但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有立足主业的意识,但立足主业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创新发展,踏准市场发展的节奏,做大做强。只有把主业做强了,企业才能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回顾无名集团走过的29载创业路,秋国良最大的体会是,一直把主业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市场也经历了几番起伏、冷热交替,但无名集团一直没有放弃最初的目标与定位,在市场冷的时候,默默做好冲刺的准备;在市场热起来的时候,开足马力,勇往直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秋国良在绝大部分农民还穿梭于生产队的田间地头之时就投身商海,办起绍兴第一家人造革生产企业;1985年上当时绍兴第一条压延薄膜生产线;1988年试产压延人造革,1991年开始大规模生产;1994年和1995年相继上马干法和湿法人造革生产线;1999年至2004年间,投资8亿元新上4条塑料薄膜生产线;2006年,投资1.1亿元,新上绍兴第一条灯箱广告膜生产线;2008年,投资2.5亿元,再上年产25000吨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项目。这种生产线目前国内仅有3条,产品应用于太阳能、航天航空、电脑、手机等高档产品。每一次新的投入,都基本围绕皮革塑料这一大的门类,这都为“无名”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发展。特别是塑料薄膜生产线,在2010年高峰时期,每天有近200万元的利润。
    “企业经营最大的风险是决策失误,最大的忌讳是爱凑热闹,盲目投资”。无名集团近年发展一路向上,没有大的决策失误,与那些昙花一现的“风光”企业相比,低调务实的“无名”发出了别样的光彩。说起这些,秋国良有点自豪。
    关于决策,秋国良也曾差点遇险。2004年,“无名”准备投资聚酯切片项目,在投入了1300万元之后,市场发生了变化,因为许多企业都争上这个项目,秋国良预测肯定会造成市场大量产品过剩,于是他赶快“急刹车”,不追加资金,掉头走新路。果然不出所料,当年,聚酯大量过剩,很多企业损失惨重。秋国良很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候没有跟风,坚持了打自己的品牌,幸运逃过一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秋国良的带领下,无名集团不断茁壮成长,从人造革、聚氨酯到PET薄膜,再到灯箱广告膜和BOPET薄膜,无名集团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无名”在不少国外市场也获得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人造革市场几乎50%归“无名”。“无名”牌BOPET薄膜产品分别通过德国SGS公司应用于食品包装检测及薄膜产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并顺利通过美国UL认证。近几年来,继主打产品“金皇后”人造革前年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无名”牌塑料包装薄膜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公司聚氨酯年产量已达到8万吨、PET薄膜6万吨、人造革8000万平方米、灯箱广告膜产量45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30亿元,成为全国皮塑行业龙头企业。“无名”扬名了!

以人为本 真诚关心员工

    秋国良常说,“企”字头上顶着一个“人”,职工就是企业的天。如果失去对人的关心、爱护、尊重,企业便“止”步于脚下。
    在工作中,秋国良对员工实行的是“赏识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既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创新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又让员工得到应有的回报。油锅炉每天用柴油2.2吨,如果能改成煤锅炉,同样的热值,消耗是否能少一些呢?这个点子被设备部于海根提出后,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经过10多天试运行,于海根发现煤锅炉不仅能满足操作和稳定性的需要,而且每天用煤8.5吨,能为企业节约7000元。经企业创新成就评定领导小组评定,于海根得到了5000元的创新成果奖。
    公司员工童百松,25岁那年,不慎摔伤了腿,无法正常行走,也不能再干重活,家境急转直下。1985年,为帮残疾人走出家门找工作,秋国良在镇里创办起一家福利厂。童百松和其他近百名残疾人一起被安排进厂工作,每月1200多元的收入让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可是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童家,他的妻子患上肝炎,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起色,债台日渐高筑、妻子病势严重,童百松再度陷入生活困境。秋国良获知情况后,赶紧派人送去2000元补助金,并鼓励他振作精神。在童妻就医期间,童百松不仅可领取无名集团职工互助基金,而且还能报销部分医疗费;每逢过年过节,秋国良都会托人捎上祝福和慰问金……“秋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将令我终生难忘。”童百松动情地说,“在那段最无助、最绝望的日子里,是秋总帮我重新找到了方向,燃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05年5月,在秋国良的倡议下,无名集团开展员工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建立集团职工互助基金,帮助长期患病、突发重大疾病和因病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员工。到目前为止,集团参加互助基金的人数为1087人,筹集月互助基金款3208元,年累计达38496元。
    秋国良说:“员工工作很辛苦,他们为企业作出贡献,创造利润,对他们,经济上要奖励,情感上要爱护。”在无名集团,许多员工都是上世纪80年代市人造革厂留下来的职工,他们一直与工厂不离不弃,许多成了工厂的骨干。

牢记使命 不忘代表职责

    “大树要连着根,根要扎入土壤,得到土壤的滋养,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我希望能以我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人大代表的职责”。秋国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毗邻绍兴市区的福全镇,104国道南复线穿境而过,也是当时福全通往绍兴和柯桥的主要干道。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当时南复线福全集镇段较为狭窄。作为县内工业经济重镇的福全,一条南复线承载着众多企业和商家的希望与生机。拓宽南复线,是福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当地群众的殷切期盼。秋国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1年他联合沿线企业代表,领衔提出了《要求扩建104国道南复线》的建议,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一番可行性论证后,于2002年底筹措资金开始动工兴建。在拓宽工程中,涉及到一些拆迁的个人和企业,影响了施工进程。为此,秋国良动用自己方方面面的力量,帮助党委、政府做好说服工作,历时近一年,南复线扩建工程终于顺利完成。
    2009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印染企业集聚滨海的决策。秋国良强烈感受到县委、县政府这项决策对于绍兴县今后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深知企业家和老百姓从根本上对这项举措持欢迎态度。但由于福全印染企业较多,再加上有些企业土地权属并未明确,因此不少企业对印染企业搬迁滨海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这一决策对印染企业来讲可能是一次转型升级、脱胎换骨的绝好机会,担忧的是集聚政策并未完全明了,到底何去何从,心里没底。秋国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0年初经过一番调查,专门撰写了《要求尽快明确印染企业集聚滨海的政策意见》的建议,并就这一建议与县相关部门进行沟通。2010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关于印染企业集聚滨海的相关政策意见,在第一批签约单位中,福全有6家企业签约落户滨海,数量为全县最多。目前五洋印染、稽山印染等企业集聚滨海和相关“退二进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十几年来,经秋国良牵头提出的代表议案建议就有30余条,如《应弘扬秋瑾遗风,创办秋瑾系列学校》、《建议推行12年的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将福全工业园区列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要求下放工业园区的审批权限》,《要给予老企业家退位后的政治待遇》、《整治无证车辆,规范交通秩序》等,这些议案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绝大部分得到了认真办理。

回报社会 滋润干渴心田

    在无名集团办公室的档案室里,存放着一叠厚厚的红色小本本,这些都是秋国良和他资助学子签订的《爱心助成长,共圆大学梦》协议书。协议规定:资助方每年出学杂费,直至受助方毕业;受助方必须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对寒门学子进行资助,既能照亮他们的前程,又能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秋国良意味深长地说。到目前为止,他接对资助的贫困家庭本科大学生已有30多人。
    说起这些资助的学生,秋国良总有一脸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流露出助人后的快乐。2001年8月,他无意中看到绍兴县报上刊登了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圆大学梦的消息,马上与报社联系,最后与2位特困学生签订了结对助学协议;2004年,他和考入重庆邮电学院的一位绍兴学子结上对子,负担起大学四年的全部学杂费;2005年8月,又与陶堰镇张岙村孤儿王某某、东湖镇独树村陈某某等困难学生结对,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另外还和山区5位大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说起资助大学生就读,据统计,秋国良已先后资助10多位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完成学业,累计出资达50多万元;其余仍有20多位困难学生目前仍就读小学、初中及高中,接受资助。
    “捐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我并没有考虑过我应该捐赠多少,我只是考虑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别人。在我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多做贡献,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秋国良说道。
    1987年,企业刚刚起步,在秋国良提议下,公司就成立了慈善基金会,由公司出资6万余元,对全镇范围内的特困家庭予以补助。1998年初,无名集团与福全镇政府联合成立慈善基金会,这是绍兴县首家政府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慈善基金会。
    镇里的敬老院刚刚建成之际,他就为每位老人购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同时包下了敬老院的一切费用,逢年过节,他还要亲自送钱送物,前去看望慰问。对镇内的一些经济薄弱村,他总是尽力予以帮扶,或开发项目,帮助发展村级经济;或经济资助,帮助改善村庄环境。特别是他企业附近的村,经常得到他的帮助。弯路变坦途,泥路成大道,老百姓笑了,秋国良也乐了。
    秋国良不仅自己做慈善事业,他还带动周围的企业家也一起做善事。2005年底,秋国良发起建立福全山村村级慈善基金,他自己捐款5万元,村里的企业家积极响应,现在基金已有50多万元,从而使福全山村没有了贫困户。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村级慈善基金会是最小的慈善组织,如果绍兴每个村的企业家和老板都能捐款,建立村级慈善基金,那么我们的慈善事业便能做得更好。”对于自己的善举,秋国良认为不值一提,他更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
    这些年来,秋国良累计向社会捐助2500多万元,他因此被授予市首届“福利十大企业慈善之星”。
    创业中的秋国良是艰辛的,奉献后的秋国良是快乐的。如今,在秋国良的引领下,皮革塑料行业的又一艘“航空母舰”正扬帆起航。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现代企业掌门人的秋国良,他将为社会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