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氏扇与惠明画
董桥在《周作人妙品》一文中,引用金性尧《落叶归根》的话,说周作人赠给他的《儿童杂事诗》,“寄来后也没有细阅。这些东西,如果不遭劫,也不过藏在箧笥中,不见得会拿出来玩赏。一旦失去,就会念念不忘。世间事物的得失,往往如此。”金先生说得对极了。就我的切身体会,且不说曾经过手的李鸿章七言联,未经研究透,就以区区两千元,转手他人,至今念念不忘,引以为憾,就是现存于家中的溥靖秋、溥雪斋扇画和钟惠明的立轴,也没觉得至为珍贵,藏之如宝。
董桥在上述同一本书《记得》中,有两篇文章提到溥靖秋,一篇是《集锦扇子七十岁》,通过他2005年收藏的集锦扇,引出1939年画坛一段雅事。当年,因大师兄溥雪斋喜用素竹股扇,关松房提议,由松风画会会员为雪斋画一集锦扇,每人一格。于是,在辅仁大学艺术系,或雪斋府内,溥心畲、溥松窗、启功、朱家晋、关松房、陈少梅、冯忠莲、萧朗,在一把七十三厘米的大扇子上,各画一格,共得八格。66年后,董桥通过钟志森收藏到此扇,经原收藏者张传伦牵线,溥佐、溥佐二公子毓 、四公子毓峋、八公子毓 、十五姑溥靖秋,又各展妙笔作画。十五个扇格里,汇集了13家画人画作。说到溥靖秋,他写道:“听说这位十五姑画蛱蝶最拿手,连溥心畲都输她,我想找一幅她的作品玩玩找了多年没找着。”另一篇是《溥靖秋画蛱蝶》,说“天津张传伦先生好心,上个月辗转替我找到一柄溥靖秋画花卉蛱蝶小扇子,三只工笔蛱蝶画得格外细致,有一只还描了金,背景繁花是淡彩写意,布局极为喜庆。”
董先生对溥靖秋的画欣赏有加,珍爱如宝。他多年寻访不得,那当然是缘分不够,然而后来终于得之,也是他朝思暮想的因果。而于我来说,偶然得来的溥靖秋的画,溥松窗的字,既然全不费功夫,当然也就没太拿着当回事儿。如果不看董先生的书,至今对这幅扇画所知了了。
那是2006年,我从大连回到故乡做事。偶有闲暇,总愿到城里仅有的几家古玩店走走,与店主随意聊聊。这已经成为工作沉重压力下,能让我感到赏心悦目、自愉自乐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自然是读书了。一个周日,闲步踱到金城古玩店,见墙上新挂一幅装框的扇画,画着一棵盛开的老梅,淡雅娴静,风姿卓越,一看就非俗手所为。题款部分已经残破缺字,有修补痕迹。剩下的字为:“…秋七月下浣靖秋女史桂笙写”,下钤阳文“桂笙”小印。老板是熟人,见我欣赏那画,端茶倒水的同时,不忘向我介绍这画画得如何好,末了说:“资料上查不到此人,估计是烟台艺校的李桂笙画的。”凭经验,无论从墨色还是纸张,都不可能是近年所画。我顺便问起这画的来历,老板说,是从栖霞收来的,原为成扇,因破旧的厉害,花高价到莱阳找高手裱成两幅扇画。我问,另一面是什么,他从里屋又拿出一幅同尺寸装框的扇画,是书法,内容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半部,典型的赵体字,秀美端庄,俊逸洒脱,题款:“丙子长夏用松雪笔,溥全书”。阳文小印“松窗”。第二、三、四行起首缺字后补。老板说,这是个名家。为了证明这是老东西,他又拿出一张装裱前扇子的照片让我看。我仔细观察,从两面缺字情况看,确为一把成扇揭开单裱。我虽对溥全其人不甚了解,但他是皇室后裔,溥仪的宗侄,名书画家这一点,还是略知一二的。我想,既然一面是清末民国名家之作,另一面,怎么可能是当代烟台艺校李桂笙的作品呢?况且画法也非李桂笙的风格。不知老板想到这一层没有。讨价还价,以1200元买了下来。
回家以后,又勾起了考证癖。老板说网上查不到资料,不信,下载了飓风搜索通,七个网站一起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搜出2006年3月18日淳浩拍卖记录:溥靖秋花蝶图成扇,背面沈尹默书法。溥靖秋的题识为:“国乔先生雅属,靖秋女士写生”,钤印“桂笙”。估价18000元。与我购买的画相参考,证明“桂笙”正是溥靖秋的字号。拣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漏。
董先生多年遍寻不得的东西,吾于坊间无意得之,岂非天意?虽残破补全,就我等穷光蛋收藏者,机会仍尤为难逢。本应欣喜若狂,然并未感觉,小小兴奋了一下,随手往起居室墙上一挂,再也难得看上一眼。董桥说他仔细观赏溥靖秋的蛱蝶,“胜在娴静:意态娴静,色彩娴静,韵致娴静”,我看了靖秋女史的梅花,看多了,也还是没理解出画里的深意。
还是在这家店,2007年×月×日又去闲逛,老板不在,老板娘倒茶迎接。这老板娘称我们这些人为“收藏客”,说是有好东西,不愿卖给“行里人”。这也可以理解。行里人知根底,给不上价,收藏客往往吃药,又不了解市场行情,常花了大价钱买个普品,当然是他们的“财神”。我见墙上新挂了一幅绢画人物,了了数笔,神态毕现。款识书法也漂亮,功力深厚。画题是“咏絮之才”,讲晋朝王凝之妻谢道韫,与叔父谢安、从兄谢朗观雪吟诗的故事。落款印章都是“钟惠明”。老板娘说,这画从招远转手到平度,又从平度转到莱阳,最后又转回招远。我那时特别喜欢收藏古字画,也不追求名人不名人,只要画得好,价格不贵,就买。问了价格,老板娘又电话跟老板通话协商,1600元携回家中。
上网查询,毫无画家资料可寻。又到雅昌艺术网上征询资料,亦无结果。有朋友说,这画人物开脸有西画风格,既非清季老画,亦非当代人所画,断为民国。怅然若失。见尺寸大小挂在卧室门旁合适,找把锤子,钉了俩钉,高悬起来,很久不顾。
收藏爱好者有个通病,对自藏的那些查不出名头的老字画,总不死心,总希冀着有朝一日,突然就有了这人的资料,说不定还是个地方小名家呢。吾亦不能免俗。上月底,出差上海,晚上无事,翻看藏品图片,兴来搜索一下“钟惠明”,这一搜,还真有点石破惊天。发现淘宝网有一店卖“钟惠明”画作,说是香港拍卖会的东西,并附有照片。画同为绢本,一老者郊野前行,手持葵扇,意态闲适,二仕女相形互语。看看题款,也是画谢安,为“东山携妓图”。绘画、书法风格,印章,画作时间与我的藏画,一般无二,显然为同一人手笔。再一搜,竟又搜出香港唐树荣的文章:《存理书法及藏画》第二集问世。顺题看下去,才知,书的作者钟存理,为香港文艺家协会理事,香港文艺界书法家。他的父亲,即是我朝思暮想有所了解的钟惠明。文章不但介绍了钟存理的情况,还有他童年时与父母的旧照。
大喜过望,急切地马上就想得到这本书。查出,孔夫子旧书网上有一本,是第一集。见西窗读书会群里,大匠在线,求他帮忙到当当网等查一下,有没有此书。作为相见恨晚的挚友,大匠当然是有求必应。但结果却是他注册的几个售书网均无此书。不好劳烦大匠,暂时按下难耐的心情,待展会结束再说。心里忐忑书会不会被别人抢先买走。
昨晚午夜回到家,今天上午忙了一上午,下午终于抽出点时间,到孔夫子旧书网注册,鼓捣了半天,定下了这本区区66页的《存理书法及绘画》。不放心,短信问了卖家,里面是否有钟惠明的画作,被告诉,其中22页画作,大半是钟惠明作品,铜板纸印刷。付了款,静等书到。其实,这本书卖家已经在网上挂了好几年,我不要,是没人要的。
这么急切,并不是认为钟惠明是什么大家,是小心眼作祟,将来这画卖起来能多赚点,外加一种天外飞来馅饼的意外之喜,一幅无头画,终于有了出处。
有朋友说,收藏古玩字画如同古人纳妾,喜欢上了,千方百计也得弄到手。真到了手,看厌了,过了新鲜劲,也就不再珍惜,冷落一边。然而一旦改嫁别人,又总是念念不忘。我不知道纳妾人的感觉,比之收藏确是有些道理。比如丢了一件普通的东西,就总想到那东西的好处,殊可珍念。一旦真找到了,又随手一扔,不知尘封到几时。那件过手的李鸿章七言联,如果不是玩腻了,也不会仨瓜俩枣轻易转给别人。现在看看电脑上留下的倩影,品味那字的骨力,又觉得应当是真品无疑,大悔当时的草率。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