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蒙古色目人”化成江高蒲氏
“蒲姓,讳玛法阿,号鲁尼氏,南宋时蒙古色目人也。”南海甘蕉蒲姓族谱的这段记载,解开了江高镇杨山蒲村蒲姓的来源。南海甘蕉蒲姓与江高蒲姓同根同源,解放前经常与黄埔鱼珠的蒲姓一起祭拜祖先。目前,江高镇蒲姓有两百来人,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江高镇杨山蒲村是一条普通而又独特的村,说其普通,是因为这条村村民的衣食住行等习俗皆与白云其他地方一样,而独特之处是全村两百来人皆姓蒲,在江高镇蒲村定居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了。
位于蒲村的蒲氏宗祠见证了蒲姓在该村的发展历史,这座光绪年间重建的宗祠,现在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村中83岁的老人蒲泽其介绍说,蒲氏在该村的记载相当缺乏,很多人都记不得源流,只知道祖先是很多年前来自北方蒙古。蒲姓在江高镇定居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根据这座老宗祠可以推算出蒲姓大约是南宋末年至元朝时候在该村生活的,已经存在800多年,原因就是祠堂里的石柱材料,经过专家研究,是元末至明代时期的石材。
“蒲氏宗祠原来不是在这个位置,清朝光绪年间迁移过来的,其中有的石材是元末明初的青石。”蒲泽其说。据了解,每个朝代宗祠所用的石材是不同的,明代用的是青石,清代用的是白石,元代以前的用的是红粉石。按照这样的划分原则,撑起蒲氏宗祠天井的四根大石柱都是属于明代初期的大青石。按照常理,但凡宗祠的设立,必须是子孙后代繁衍到一定程度,因此,建于明代前期的蒲姓宗祠,必定是在南宋末年抑或元朝时期前来江高定居繁衍。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