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与牡丹

2013年06月14日 | 阅读:77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牡丹属原始被子植物,其原始种群起源于中国,出现在白垩纪,距今至少已有上亿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牡丹一直生活在山野,一年仅开花十数日,花开时虽烂熳繁盛,红火一时,“可是山中无人到,花开花谢总不知”,随后就陷入漫长的沉寂之中,任凭风吹雨打,无人问津,也无人怜悯。美丽的牡丹难道就这样在深山中永远沉默下去吗?其实命运难测。在忍受了无边的孤寂之后,终于有那么一天,一个人来到了它的身边,开始关注它,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祖先炎帝。 

    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与黄帝的父亲是“少典氏”,母亲是“有氏”。少典氏与有氏两个氏族都生活在以河洛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相传,炎帝的故里就在洛阳孟津县的平逢山, 
    平逢山西去不远,在孟津县毗邻的新安县境内有一座青要山,则是黄帝的密都,也就是黄帝的行宫。《山海经》在中次六经中说:“中次六山缟羝山为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虫。”谷城之山在洛阳市的红山乡。虫是有氏的图腾,证明这里是有氏的生存之地,炎帝的故里。《山海经》在中次三经中又说:“青要山实惟黄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仆累、薄卢。武罗司之。”帝即黄帝。武罗是司掌青要山的一位女神。密都则是“山形之类堂屋者”,青要山腹地的城崖村,的确有悬崖吊石形成的石庵与“堂屋”相类似。 
    炎帝故里平逢山位于孟津县横水镇张庄村东北,这里有一处俯视如人,横看似马,侧看若凤的地方,名叫龙马古堆。龙马古堆的名字可能来源于有氏的图腾虫。龙马古堆的山腰,有一个罗圈椅形的山凹,坐山面水(黄河),外阔内狭,藏风聚气,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相传炎帝就出生在这里。传说,有氏生炎帝之时,天迸巨响,大地震颤,野火漫山遍野熊熊燃烧,紧接着下起了一阵倾盆暴雨,瞬间浇灭了大火。与此同时,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孩降生了。人们把这个伴火而生的男孩叫“炎”,这个山凹也被称为炎窝。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农业之神。《山海经》记载,传说当时有丹雀衔九穗禾飞过炎帝头顶,正好掉落了几颗,炎帝将这几颗稻谷拾起来,在合适的季节种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后又将其分给百姓,并教他们耕种的方法,从此人间有了农耕,于是人便称炎帝为神农。 
    然而,炎帝是一个氏族首领,在领导氏族为生存奔波的倥偬之中,为什么要到漫漫山野里,又在万千植物之中去关注牡丹? 
    人类远古对于物种的认识大多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人们为了改变生吞活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始尝试了解各种植物,以便为自己所用。但是野生植物许多是有毒的,弄不好会出人命,怎么办?炎帝不仅懂得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的道理,而且是一位敢于牺牲自己的好“领导”,对于这样危险的事他决定亲自去作,于是他自己开始遍尝所有的植物。传说,他准备了两个袋子,尝试后好吃的东西放进左边的袋子,不好吃但能治病的东西就放在右边的袋子。《山海经》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吃进去的东西在肠胃里的变化。神农氏经常采集野生植物,吃后就观察它们在肚子里的变化,逐渐了解了各种植物的食性与毒性。 
    据西汉初年的《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有一天,神农氏尝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只好坐下来,靠着一棵大树休息。这时,恰好有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叶子,神农习惯性地捡起来放进嘴里嚼起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头不晕了,舌头也不麻了,原来这是能治病的树叶,后来人们把这种树叶叫作茶,这是炎帝发现茶的记载和传说。但是,炎帝对于百草的尝试和发现绝大多数都无记载。炎帝发现牡丹及其药用,也是因为炎帝尝试了牡丹。炎帝的氏族生存栖息在广大的河洛地区,这里的邙山、锦屏山、万安山、嵩山都有野生牡丹生长。炎帝发现了这奇异的花卉,并加以尝试,从而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后人把神农氏一生尝百草的经验全部记录了下来,取名《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共载药物365种,详述了其性味,功用和主治。该书将药分为三品,无毒性的称上品,毒性小者称中品,毒性剧烈者称下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具有治疗寒热中风,除瘀血,安五脏的功能,并把它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对牡丹的记述是炎帝尝过牡丹,并了解了它的药性的最有力的证明。如果炎帝没有尝过牡丹,并在氏族中反复地试用,他怎么会知道它的治疗功能呢?牡丹正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被炎帝发现才得以进入了人类的视野,开始了和人类的亲密接触。 
    炎帝为尝百草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一次,他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了一种开黄花的藤类植物,样子很奇怪,花开得也很艳丽,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植物。根据经验,长在崖壁上的植物常常能治病,有时疗效还很奇特,但有时也会有毒,尝还是不尝?炎帝不愿放过能治病的植物,下决心试一试,于是他毅然把它吃到了肚子里。谁知,肚子马上剧烈疼痛起来,疼得他在地上直打滚,肠子仿佛一根一根被揪断了,他知道自己吃了有剧毒的草,于是告知伙伴这种草有毒性后,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炎帝就这样被毒死了。后人把这种草叫“断肠草”。为了人类的生存和进步,炎帝悲壮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让后人总结出了一部受用不完的《神农本草经》,而且不期然的推出了一个后来成为花王的美丽花卉。 
    炎帝之后,牡丹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和喜爱。到了夏代,牡丹已经由民间进入了夏朝宫廷的后苑。《古琴疏》载:“帝相六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植芍药于后苑。”如果说条谷贡的芍药就是牡丹,那牡丹这时已经成为最初的贡品。帝相也非常重视,令人植于宫城之中。这说明,这时的牡丹已经不是炎帝发现时的长在山间无人问津的野花,它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的接触,并且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献给帝王。如此,牡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