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村“奉天敕命”米氏族谱世系碑考

2013年07月09日 | 阅读:160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很早就想对河南新密米村的族谱世系碑进行考证,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近年来,每年的农历2月15日,都要去米村参加祭祀先祖的活动,每次去都要凑到碑前辨认一番,但由于碑文细小,再加上该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过严重的磨损,字迹模糊不清,实在不好辨认,只好作罢。

今年3月上旬(农历正月底)的一天,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天气格外温暖,我提前约定了登封市文物局的一位熟悉拓碑业务的朋友,带着拓碑工具一起从登封出发赶到新密米村,决计要把族谱世系碑的碑文拓下来,以便辨认、研究和认真的考证。

这通族谱世系碑矗立在米村东侧的米氏祖茔地内,如今看来,这里是一块十多亩见方的农田,农田里种植着一方连一方的蔬菜。农田的周围成包围之势已经盖满了房舍。除了这通碑刻高高地矗立在农田的中间外,从外表看丝毫没有坟茔地的感觉。据说,在古时候,这里却是古柏参天、碑刻林立、草木青翠、花红艳丽的一派蓬蓬勃勃的幽幽胜景。可是,在“文革”期间大破四旧,铲除封建迷信,这里的碑刻和祭祀设施被统统砸毁,一座连一座的坟茔被迫平没,有数百年历史的价值连城的几十棵几搂粗细的古柏树也被砍伐殆尽。就这样,古时那郁郁葱葱、繁盛茂密的园林景观便荡然无存了,只留下了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地,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在族亲米国升、米盈亮、米套群、米昌寿、米长进等人的热情配合下,很快便展开了拓碑工作。这通族谱世系碑比较宏大,经测量,通体高度为240厘米,宽度为87厘米,再加上高高的碑楼,看上去的确十分魁伟,它默默地立在那里,似乎显得有点孤立无助了。这天的天气特别温暖,且不干燥,正是拓碑的好时候。时间不长,碑文就拓下来了,大家急忙凑上前去观看着、辨认着、议论着。碑头上的文字和图形显得十分清晰,只见中间竖排刻写着四个篆体大字——“奉天敕命”,其两侧分别刻画着龙的图案,两条龙似乎腾跃在半空中盘旋飞舞着,龙的周围布满了一块一块的云彩,把两条龙衬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碑头的下方,应该是碑刻的正文部分,在其右侧辨认出了几个字迹,却是“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等字样,可惜的是,后面的文字断断续续不成文句,其意确乎难以理解了。在碑头的左下方,有一块较大的方形印模,中间也刻写着四个篆体大字——“敕命之宝”。再往下看,文字更加模糊,更不好辨认了。碑刻的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为米氏家族八世祖到十一世祖的族谱世系表。根据推测,正面碑刻的正文内容当是一篇刻立世系碑的序言和我们米氏家族从始祖到七世祖的族谱世系表。                                         

不过,仅此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一通具有很高价值的“皇命”族谱世系碑。“奉天敕命”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奉皇帝颁发的命令而刻立的碑刻。再看碑头上的龙形图案。按照古代的规矩,皇帝是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象征,是皇帝专有的图案,普通老百姓是无权受用这种龙形图案的,也不敢受用。除非你是皇亲国戚或是通过皇帝特别恩准或钦命才能受用这样的图形。碑头的右下侧显示的“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等字迹,很显然,它的后面是一篇皇帝颁发的命令,就是“圣旨”。那个“敕命之宝”的印模,毫无疑问,就是皇帝专门颁发命令使用的印章印模了。不管“圣旨”的内容如何,仅这一切就可以确定碑刻的价值了。根据以上这些不完全的记载,也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米家人与某个皇帝有着某种瓜葛或者说有着某种特殊的密切关系。

看族谱世系碑刻立的时间,当是明代万历30年(公元1602年),距今年已有411年的历史了。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据说他10岁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到万历30年,神宗皇帝当为41岁的盛年。据此可以断定,我们这通族谱世系碑应该是他钦定刻立的。我们米家到底与这位皇帝有着什么瓜葛,什么牵连呢?这似乎是一个一时很难解开的谜。

不过,我们米家流传的一个传说倒是对解开这个谜团似乎有所帮助。

据传说,我五世祖米胜(字乐庵,人送绰号:钻天),精明能干,在汴京城任职。不知道是什么缘分,他却娶了明神宗朱翊钧的侄女(待考)史氏为妻,于是,五世祖米胜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郡马爷了。那么,我们米氏家族就真正成了皇亲国戚了。据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建造于米村的米氏祠堂(明代时为水陆殿,清时为清凉庵观音堂)就是当年米胜和他的儿子们建造起来的。有说,他们的家是一座巨大的院落,分前中后三个小院(约有五六亩大小),为了家院的安全,他还临街盖了一座三层炮楼(因此,他的家院被后人称为炮楼馆)。在紧靠米氏祠堂的南侧还建了一座望京楼(如今已废,只留有数米高的残墙),这望京楼就是专门为郡马夫人建的。其用途是,夫人是京城皇宫里的人,下嫁到我们这个小地方,不免会忆念皇宫里的美好生活,会怀念皇宫里的亲人,每当她思念心切时,就让她登上楼顶北望京城,以缓解她的思念之苦。据说,郡马夫人品德宽厚,有一副菩萨心肠。她遵行孝道,尊老爱幼,极富孝心、爱心。她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乐此不惫,在我族中颇有声望。她与郡马十分恩爱,一生育有赈民、安民、育民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有官职。育民的儿子米文晓为省府参议),几十年过着平淡的生活。郡马夫人很少回京城探亲,也从不炫耀她的家世,和郡马恩爱相守了一生一世,直到百年后与郡马合葬在了一起。她们的坟茔就在米家祖坟的东北侧。不幸的是,她们的坟茔多次被盗墓贼盗掘过,而且和其他祖先的坟茔一样,在文革期间被迫平去了坟头,成了一块普普通通的菜地了。

后来,米家人为了感念郡马夫人的恩德,为其塑了神像(年代待考),供奉在米氏祠堂内,被尊为月光菩萨。不过,原塑神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新密文化馆收去保存,改革开放以后,米家人曾多次索要无果,只好于1997年依原神像容貌姿态,重塑了一尊汉白玉神像,被重新安放在神位上,年年供奉,香火不断。

以上碑刻的记载以及郡马和郡马夫人的传说,我以为是真实可信的(有实物证据),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可以查证。不过,要想得到这些资料和有力的证据,倒是有两个途径可以一试。一个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档案馆或其他文化部门的档案,查出有关的记载;再就是打开郡马和郡马夫人的合葬墓穴,兴许会找出一些有力的证据吧。不管怎样,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宝贵的资料和历史事实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到时就可以圆满解答今天的疑问了。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