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孟学农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777

男,19498月生,山东蓬莱人。19693月参加工作,1972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

如果不是媒体敏锐,孟学农的复出可能真将如他的新单位一样,朴素、低调,但2010124日那条新华社的报道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较大篇幅地报道了中央直属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内容之后,于结尾处,轻描淡写地提到“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孟学农主持会议。” 由此,这位曾因2003年防治SARS2008年山西临汾特大矿难,两度去职的部级高官再次履新。

小区里的普通人

在刚刚过去的五六年间,孟学农先后担任过北京市市长和山西省省长,加上“代理”主政时间,分别在两个岗位上工作了93天和377天。

大风大浪,于20089月他第二次去职时终止。此后,孟学农把家从山西迁回北京的老房——二环边的一个小区里,他在此已经住了20年。

一年多的赋闲让孟学农远离公众视野,媒体的采访要求也均被他婉拒。他的妻子说,他就是想踏踏实实过几天老百姓的日子,这也遂了她的意,“不想折腾了”。

小区里的居民见证了孟学农的“老百姓”生活。年过50的类颜学在小区里做保洁工作,平时只顾闷头扫地,很少跟人搭腔,但有时孟学农会主动跟他打打招呼,也不特别说些什么。

“就是小区挺干净,他觉得挺不错的,跟你说声谢谢啊什么的笑一笑。”类颜学说。

对孟学农的经历,小区里的社工们也会有些唏嘘和不平,“有些事,能怨他吗?”但类颜学没想那么多,在他看来,孟学农跟普通人还是有点不一样,“挺有那个(当官的)气派”,但“人看起来挺和气”。

无意辩解

外人无法了解和气的孟学农这一年多来是否真的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小区里的居民常会看到孟学农在楼下散步,有时一个人,有时和他的妻子一起,在旁边停满车辆的一条小径上,他来回走,步速很快。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在小区居民眼里,孟学农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穿着很普通的夹克衫,灰色,带拉锁的,戴个帽子。”有居民说。

徒步是孟学农爱好的运动。

“以前(没去山西前)在北京,我们一到周末就背着包到处走。”孟学农的妻子这样解释。

赋闲这一年孟学农显然继续着这种运动。

20093月,搜狐博客主编、户外运动爱好者赵牧在一次爬野长城的徒步活动中,曾偶遇孟学农。

赵牧试探性地问他:您现在在做什么呢?

没想到,孟学农很有幽默感地说:现在全球金融海啸,我也加入了“失业大军”,赋闲在家呢。

在交谈中,孟学农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过往的“自我辩护”,比如在说到非典时的瞒报问题,他说“北京市在信息收集、监测报告、追踪调查方面存在疏漏,这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比如说,北京有众多医院,但并不都归北京市政府管辖,在当时的体制下,北京市只能是如实汇报自己管辖范围内能掌握的数字。我不明白那些记者根据什么这样说(指有报道说孟学农“因瞒报SARS疫情丢掉了北京市市长的职务”)?

但当赵牧问起,“是否要辩解”时,孟学农的回答是:“狭路相逢宜回身,往来都是暂时人,他们写些东西也挺不容易的,现在都在讲和谐,理解万岁吧。”

那次野外徒步,一共进行了六七个小时,是“一般强度”。事后,孟学农把手机号写在小纸条上,算是跟赵牧交换了名片。

一个月后,赵牧把这次对话写在博客上,发表之前征求了孟学农本人的意见,孟学农的回复是: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内容,可以写出来,没有问题。

除了这次户外偶遇,媒体记者很少再接触过孟学农本人。他的家人转达他的愿望,只说“能做就多做点工作,没有条件没机会,就平静地过生活”。

我们很坦然,很快乐

但随后一首诗的发表,却让外界有理由相信,孟学农的内心也许并不像他家人讲述的那样平静。 20096月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一条新闻,说郑州市规划局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逯军,对前来询问“经适房土地建别墅”问题的记者说出了一句流传全国的“名言”: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据家人说,孟学农当时刚做完眼睛手术正躺在床上,听着新闻,逯军的话让他情绪难平。

他用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因为眼睛的问题,他口述,妻子记录整理。后来,他将这首名为《心在哪里安放》的诗歌投给《中国青年报》,并最终发表在77日出版的《文化周刊》上。这对于久未刊登诗歌的《中国青年报》来说,算是个特例,而作为省部级官员在媒体上发表诗文以抒情言志,也极为罕见。

“默默地思量:心在哪里安放?总想总想把她遗忘——京畿西面的屏障、黄河、太行、汾水吕梁、五台云冈……还有那3700万老乡!”显然,告别已达9个月之久的山西,在孟学农的心里,并未真正告别。

“我多想多想,手拿把攥着命运的人们,事该干,福该享,冲就冲,浪就浪,舞就舞,唱就唱,五千年文明史再不让我们悲怆。”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被认为是孟学农性情和心情的典型抒发。诗中四次“心在哪里安放”的追问及五次“我多想多想”的倾诉让人感受到更多言外情感。

“他就是想说,作为党的干部,心里应该装着人民,他就是想抒发这么一种情感,却不知怎么去释放。”孟学农的妻子解释。

通过媒体来公开表露自己心愿,在孟学农来说,这不是首次。200814日,《山西日报》头版发表孟学农亲自撰写的长文《感知山西》,全文11000多字,是他入晋后4个月的调研成果。

“他让全省老百姓、干部都知道这个规划,就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孟学农的妻子说道。

这篇长文的开头,他说:“我是怀着敬仰、急迫和压力交织的心情,踏上这片土地的。”文章的结尾,他借郑板桥的诗句抒发胸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此自勉。”

《山西日报》记者杨珏曾在手记中记录了他跟随孟学农到基层调研考察的见闻、感受:“……9113时,省政府会务处电话通知,‘一小时后梅山会议厅前出发,跟随孟省长调研。’去哪里?多长时间?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会务处也不得而知。一行九人,两辆吉普车,组成了这支有点‘寒酸’的调研队伍。进入安泽境内,四周一片安静,没有前来迎接的当地领导,没有簇拥的人群……安静完全取代了喧嚣。在县城,省长随意走在马路上,与便利店、水果摊的主人攀谈,与行人拉家常,了解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杨珏没有想到,他所记录的这一幕,是孟学农在山西省省长岗位上的最后一次基层调研。

如今,距孟学农卸任山西省长已近一年半时间,据他的家人透露,他在2009年底前就已经恢复工作,至此结束了其赋闲生活。

对这一年来的状况,孟学农不愿对媒体讲述。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有一句话说‘历史愈久远愈清晰’,有些东西不要去再争辩什么,表白什么,没有必要,自己做了,自己承担了,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我们很坦然,很快乐。”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