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巷南迁氏族谱,志选集

2013年06月10日 | 阅读:37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评孙中山祖籍问题的争论

……1931年4月26日,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对前来调查访问的国民党史会人员钟公任说: “孙氏始祖在东莞县。至五世始迁中山县。其后于此县中曾迁徙过一、二处,到十四世始住翠亨村(总理系十八一世)。”这是孙中山先祖来自东莞的最早记载……。

1912年5月11日,广东孙姓二百余人在广州大石待萧公馆举行“孙族恳亲会”,欢迎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回广东的孙中山。东莞上沙乡孙姓有数十人参加了这个会。当时恳亲会的宣布员在致词中说:“今日,我孙氏叔伯兄弟开恳亲会,欢迎中山家先生。……余等忝属乡同族,开会欢迎,殆亦表示崇拜伟人之意也”,并提出“我孙氏子孙,自南雄珠玑巷迁来广州后,散居各处。”孙中山的答词和与会者为“我族叔伯昆弟。”据上沙孙氏族谱记载,东莞上沙乡孙姓始祖曾流寓南雄珠玑巷。因此,东莞上沙乡孙氏族入以代表身份得以参加这个恳亲会,可见孙中山与东莞上沙孙姓彼此都承认其渊源关系。……

(摘录《南方日报》1987年12月21日第三版,方式光撰文。)

 

关姓

南海九江《关树德堂家谱》

……始祖讳贞,号赤冈,其先世相传系出解州,然屡经兵燹,莫得详其世系。宋度宗成淳间,偕弟俊奉其考妣骨殖,由保昌(南雄)挈家南下至九江桴排角避风登岸,见其山明水秀,顾谓弟曰:天使吾兄弟肇基此土也。遂择地将骨殖安厝。复遵海而西宅于关江村居焉。性至孝事,死如生,与弟俊倦倦友爱,虽然流离播迁,不忍一日离仪家,谷子皆有成法太和气象洋溢,门庭论者卜关氏之后必大也。

始祖赤冈公,配麦安人者,南雄州人也。年及笄为赤冈府君配室,事尊章以敬处妯娌,以和虽裙布荆钗而仪度雍容,词旨娴雅卓然有大家风。当府君挈家南下,安人追随途次跋涉维艰,而履险如夷未尝改乎。此度迨奠居九江乡,更能以勤俭持家,尝训子女云:而父缔造艰难,凡一丝一粟,汝曹当思来处不易,其或习为浮夸懈惰者,则家法不汝容。故府君来往经营而家范严肃,惟安人实赞成之。论者谓安人,虽未尝读书而于敬姜劳逸之论,已暗符其旨焉。……

(摘录南海九江《关树堂家谱》,铅印本。馆藏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顺德容奇《关氏家谱·弁言》

家之有谱,犹国之史,郡邑之志也。上古无文字,以供纪述可无论矣。若文字大备而无所兰己述,先芬世德湮没,不彰其与獉狉民族又何择焉。我始祖挺秀南雄卜居东里,世有令德以大吾宗。自元迄今六百余载,子姓既繁,家谱尚阙,即欲求一详明系图而不可得,数典忘祖,岂非一大憾事哉。前二十年愚曾将此事献议于族众,当时有持异议者,故搁而不行。今其人已死,无复持异议者。若不早为编辑,恐散失日多,将来更难收拾.用是邀集族众,请各房值理,分任调查之劳,时阅四年,稿经数易,始能将系图绘就。其中有元错误,仍不敢自信,谨先刊草本分发各房,以便查对更正,特为预约如左。……

(摘录顺德容奇世泽堂《关氏家谱·弁言》,铅印本。馆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献特藏部。)

 

高要《关树德堂家谱十世孙兆照·序》

……我族出于汉寿亭侯,宋咸淳元年自解州徙保昌辟珠玑里,阅七年,始祖讳贞偕奉南雄公,再迁南海县九江乡。历宋而元、明,而国朝,传已二十有六世,丁众几至五千,乡称蕃盛者。……

 

麦姓

香山小榄《麦氏续修宗谱·序》

麦氏于岭南为望族,其著史传者自宿国始,或以为本晋相麹鳙(原字为:‘瑞’字‘王’字旁换成‘鱼’字旁)后浚乃去匊(掬)为麦,或日非也。汉武帝封城阳顷,王子昌于麦,日麦侯子孙因以为氏。今核晋书无麹鳊(原字为:瑞字的‘王’字旁换成‘鱼’字旁),麦侯则见班书王子侯表义差有据。然溯西汉迄魏晋六朝,淹历千祀阗无闻人世次,靡征疑亦不无附饰,故郑夹涤氏族略止。据姓苑云始宿国当矣,宿国丰功伟节,震耀天南。史称其籍始兴,自南汉乾和析始兴置雄州,宋开宝中以河北路有雄州,别称南雄。宣和二年赐名曰保昌,故麦氏旧谱又称为籍南雄保昌者此也。其十六世孙必达自保昌迁香山之黄旗角,生子日有从,有从生庆宗,庆宗生元俊,元俊以元至治三年,自黄旗迁小榄,是为香山小榄麦氏之一世祖。至治迄今年,历数百年,世传二十,有二枝蕃实茂益官昌大,其族之通识而达礼者,以南雄传宗谱。……

光绪壬辰夏六月 贲隅吴道镕敬序

(摘录香山县小榄《麦氏续修宗谱》,吴太史序,誉抄本。馆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献特藏部善本室。)

 

三水《麦氏源流初探》

……麦氏发祥地为广东南雄县。《雄州古今》(南雄县志办公室编)刊《隋将麦铁杖》一文说:“麦铁杖不仅是陈朝的反抗者,隋朝的宿国公,他还是我国麦姓的始祖。”唐朝刘恂《岭表录异》载:“今麦氏,皆其(指麦铁杖)后也。”现存清代我县麦耀鎏编的《始兴成安堂族谱》,更详尽地说明了这一点。

麦铁杖(公元538年生,62l卒)隋朝:“始兴(南雄百顺)人。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开皇中除车骑将军。从杨素北征突厥,击汉王谅,每战先登,进柱国。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力战死,谥武烈。”(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铁杖有三子:孟才居长,拜武贲郎将(事迹亦见《中国人名大辞典》),一直留在中原生息蓄衍。经几百年传至宋代麦三璧,生必荣、必秀、必达、必端、必雄五兄弟,统称“五必君”。据《始兴成安堂族谱》载:“五必君系出铁杖公之后,世为南雄珠玑巷沙水村人。自宋失其政,金人南逼,烽烟告警,于戈扰攘之秋,于是兄弟五人,由南雄迁徙广州分居各县是也。”他们先返故乡南雄珠玑巷,遂挈家口向广东南部迁徙。

老二必秀来至南海县西开基(北去广州白鹤洞不远)。不久,他的长子麦挺芳便携妻子龚氏改迁麦坑(位于今南边区陆坑村之西一里许)。他原名倜庠,号禄源,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中进士, 官至六部郎,死后葬乐平区格坑乡南头岗。挺芳有五子,均在三水长大,后觉麦坑“风水”不佳,遂不敢久留,弃为荒壤,子孙分徙别境,据说麦坑至今残址犹存。

现将麦挺芳五子派脉分录于下:

1.长房子发公,携子麦广达于南宋嘉熙年间迁至竹山岗乡麦村开基。再传四代,元朝至正年间另分支麦永秀到南边保安乡小洞落籍。

2.次房雄发公,为今日黄塘乡的涡边、保安乡的麦岗、陆坑乡亨尾麦家巷、烯冈乡的山烯以及芦苞麦街的始祖。原来麦雄发离开麦坑后,初迁南海西樵大洞凤山,至南宋赵扩宁宗年间,与妻卢氏迁回三水兰村(即今涡边)开村。(注:上述的烯字(其原字为:‘土’字旁右边加一个‘布’字)

他的长子仁达有三子,其中二子麦子清于元朝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兰村始迁社岗,后再迁古塘。到明朝朱洪武初年有孙名麦昆玉,李坑李姓人招之为婿,遂留李坑一巷(即今之亨尾麦家巷)定居。生孙麦法泰、麦法盛,法泰仍居亨尾,法盛迁保安乡麦岗村。

雄发次子显达,初与夫人黄氏以及儿子麦梅、麦杖迁回南海西樵大洞凤山。其后约在元朝成宗大德年间,麦杖儿子昌奇折回三水,为珊圃(即今南边烯(原字为:‘土’字旁右边加一个‘布’字)岗乡山墒(原字为:‘土’字旁右边加一个‘布’字)村)的开村始祖。麦昌奇传至第五代,除麦如山仍留山烯,麦如海、如善、如盛、如聚兄弟四人齐去芦苞叶岗,后再迁芦苞麦街,其时已是明朝正统年间的事了。

3.三房胤发公,分居外县,其后不详。

4.四房长发公,字半江,分居南海江尾。

5.五房祥发公,离开麦坑初居古驿、横江,他的儿子麦绍丰,于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迁董粟乡麦村。

绍丰育二子,分两支派脉蓄衍,长子汝明留.董粟,至重孙麦永盛在元朝至正年间迁西南镇附近沙头村,其兄永茂仍居董粟。

绍丰次子汝懋不愿久留董粟,近年转回南边伯祖雄发公开创的兰村沼村入籍。……

(摘录《三水修志通讯》,蔡兆添撰文)

注:上述董粟的粟(原字为:‘捕’字去掉提手旁中间加一个‘人’字,人字下面是一个‘水’字。

 

广东《麦氏宗谱·序》

……崇祀乡贤,文贵生三子:长日昆璧、次日昆泰、三日三璧。昆璧知济源县事,三璧为平陇县教谕。三璧生五子:长日必荣、次日必秀、三日必达、四曰必端、五日必雄,皆承恩宠。原居南雄府始兴县沙水珠玑巷柯树下大井头并及百顺里,世守先人之庐墓,亦云乐土。奈宋南渡时兵陷南雄,衣冠之士避地而居,兄弟五人挈眷携男始至香山黄角侨寓寄庐,以待时清及海宇承平,各以山水自适。无复归志时,必雄公未受室,眷恋故乡,复回沙水珠玑巷,凡先代田园居肆皆公有焉。后往香山探寻,诸兄叙一家天伦之乐。而诸兄之后有居广州、香山;有居东莞、新安、南海、番禺等县。公见冈州新会胜地名区遂家焉。厥后,国朝顺治八年辛卯改开平,雍正十年壬子又置鹤山,隶属肇庆。是以广肇诸郡县,始有麦氏开基成族,支孙蕃衍。故东莞新安之麦皆宗奉政大夫必荣,南海之麦皆宗必端,新会、开平、鹤山之麦皆宗必雄五公裔。复有居别府县各谱自志,但凡麦氏皆宗铁杖,盖自铁杖至五必,凡十六世矣。又自始迁祖必雄,长子七秀,历四传以至理正、时正、保实、保平居开平、鹤山。麦村分为四大房,理正为廓村乡之始祖;时正为东头乡之始祖;保实子承宗为乌石麦边乡之始祖;保平为榕树下之始祖。凡四房中有徙居异县异乡者,如由廊村而迁新宁冲蒌,则宗观清迁开平赤坎,则宗西岐由东头而迁同邑双都四合,则宗观朝,象一由榕树下而迁高要洞口,则宗保真迁新会竹桥,则宗朝保号、旭廉迁新兴、云浮,则宗秀轻迁新宁莘村,则宗是勋讳应杰皆已知根本由七秀来也。而尤有未知者详志谱内,俾后人追寻宗祖皆不忘其所自出云尔。……

光诸三十四年岁次戊申春 时正房裔孙附贡汝球敬录

(摘录广东《麦氏宗谱》,又名麦村七秀房先代事迹考,清光绪三十四年誉抄本。馆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献特藏部善本室。)

 

《麦氏族谱·序》

夫修谱之难同于修史,固难而修谱,尤难世之修谱者。率迁而夸耳,谓谱难于史,谁其信之。夫谱传于家,为历代子孙世守之物;史存于国,为天下后世。公有之书然史存于国,虽经兵燹,犹代有掌吏。若谱传于家子孙,虽贤世远事,遥未易摭实且将有为子子孙孙,继继承承。而不知合族,恤宗者盖修谱若斯之难也。

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日去匊(掬)为麦。然按括地志及舆地,考及古笮麦侯之后。氏族之世胄著于隋书。览余家所藏之谱,自铁杖公十余世,而至雪轩公,即接以五必公。五必公支分派别,又历二十余世而至于兹余固必雄公出也。今岁春闻必雄公窀穸倾圮,前往始兴理而新之,凭眺列祖丘墓,考之宗人,乃得南雄所传之谱。雪轩公后复有三璧公,而后至五必公,雄公新出七秀、葵秀、恒秀诸公。

此当传世之真,而余家及各房所传,疑因南雄迁徙或有阙也。今夫世系源流,务求真当史传百家间载名流,亦错见杂出而不于详,惟家乘疑信相参实得而已。

必雄公之裔散处于广肇诸郡县者众。兹当辑谱睦族,其有知而同志者出为共订,其有未知而志不同者,亦据旧谱存之。至于历世之仕衔,盛绩具刻于谱,兹不为叙。

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孟夏谷旦 三十七世孙郡庠生良佐敬志

 

香山小榄《麦氏族谱》一则

溯我族由南雄下之始,据旧谱云: 宋度宗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威,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格胡贵妃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官。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绐日: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妃为尼,似道始还(见《纲鉴易知录》)。由是贵妃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藤阴小记》作黄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丐食,衣难蓝缕,而艳异常人,和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一说谓妃至南雄溺水而死)。’后帝欲复贵妃,敕兵部张英贵行文各省严缉,杳无踪迹,已回旨准奏不行。盖贮万已将胡妃改姓为妾,阴秘其事。会张之逆奴背主,含恨扬泄,传溢京师,英贵恐上究不便,乃会同六部九卿计议,伪称始兴有贼,流害平民,请旨于牛田坊建兴良平寇寨,屯兵镇守,督民迁徒。牛田坊凡五十七村,惟珠玑巷同里九十七家共议南行。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田多山少,可以合处辟居,乃告有司给路引南徙。时保昌严县主准申南雄府钟文达立案,批发路引。我祖必达公兄弟五人(长必荣、次必秀、三必达、四必端、五必雄)相与挈家二百余口,于咸淳九年二月十六日起程抵广州,五月十五日至香山黄旗角乡,未几,遂分居各属。云说与南海《冼氏族谱》大略相册。惟东莞张明经(璐)《桑梓识佚续编》,谓此宋理宗时事,理宗宠妃苏氏,与东宫不合,越宫潜逃,飘泊流徙。有南雄富民黄贮万,奉公远粮入都,还停吴城下,苏易服作丐妇歌唱而前,万异其貌,匿而纳之,挈归南雄云云。事载东莞英村《罗氏族谱》,并载绍定元年正月(按:今抄本英村族谱作绍兴元年)批发路引。按绍定元年,迄咸淳八年,相距四十五载,既有绍定路引,则此说或较有据。而我族南来各谱,又有谓绍兴闻金人逼,有谓绍定间宋政日非。广州地远土饶,故先事南下者,究之事远年湮,传闻异词,岁月不无讹舛,而揆厥时势,当不离南渡后绍兴间者为近,决不在咸淳间时也。盖五必公冬仕生卒,虽前后参差,难于核实。然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若来自咸淳九年,则后六年而宋室迁矣,子孙即为元人,何以各谱数传后尚称宋人耶?考沙头房旧谱称南雄遭变,必秀公在雄先逝,挺芳公随伯叔南来,则其墓应在于雄。今西郎有五必公墓,惜四必墓碣不存,惟必秀公墓石无恙,中题“宋故麦必秀公墓”,左题“时德祐元年乙亥”,右无立石人名。考其时乃在咸淳九年后两载,此墓或扶柩来葬,或葬衣冠,或公实至广州而卒,其墓石亦重修之日所立,故无立石人名,定非卒时初葬之岁,此不足援以为成淳九年南下之证也。又姑无论沙头房旧谱载必秀公第七传奋雷,任宋阳江尉。(按:《五山志林》云:麦奋雷宋咸淳间进士。)此尚可疑,乃按我榄旧谱,载黄角有宋故六九秀才墓(六九,必达公第四子),碑刻宝庆元年乙酉十一月丙年午葬于武山之原。则五必公南来,必在宝庆以前。若自咸淳九年,不传在六九公四十九年之后乎?大抵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祜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应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矣。纵非同时,揆其前后,终不出高宗、孝宗之世,为南渡后迁来无疑。咸淳一说,或后世传闻之误,未可知也。后必有能考据而辨之者。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