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点(1151-1195)字春伯,号此庵。宋崇仁县高垍(今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高溪村)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罗点6岁即能文。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一),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丁父忧,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淳熙十年(1183),任秘书省正字,调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他针对奸佞当权,压制谏言,进行上疏。十二年(1185),任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他选择古人事迹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的文章,编成《鉴古录》,对皇室子孙进行讲授。十三年(1186),调为浙西(今江苏苏州)提举,并从属吏中选择贤能,入幕赞划,全面了解民间的利弊所在,政绩颇著。昆山、华亭之间有淀山湖,可以用来调节入湖各河的水量,但被皇室贵戚霸占淤田,造成水道阻塞。他上疏开浚,扩大蓄水容量,改善灌溉面积达百万顷之多。淳熙十四年(1187),由户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读,调为太常少卿兼权知平江府。十五年(1188),召为太常少卿兼侍立官。十六年(1189),光宗受禅登帝位,罗点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世宗去世不久,迫罗点换去吉服,罗点不从,金人以上国自居,诘责国书中不应使用“宝位”一词,罗点回应:“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无法使其屈服。还朝后,又向光宗提出许多切中时弊的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