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陆游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433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1],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有“小李白”之称。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名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陆游的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诉衷情》等。
生平事迹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诗意作品
历代画家都常常以陆游诗意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美术家王原祁(1642—1715)、沈心海(1855—1941)、朱宣咸(1927—2002)、杜滋龄(1941—)等都有这方面的优秀作品产生,是陆游诗词在美术作品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文学成就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主要作品
  作品集
  《剑南诗稿》 85卷
  《老学庵笔记》 80卷
  《渭南文集》 50卷
  《放翁逸稿》 2卷
传世佳句
  诗:
  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一)
  0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
  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0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1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1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2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2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秋思》
  24。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 《庵中晚思》
  词:
  0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0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03。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钗头凤》
  0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05。叹流年、又成虚度。 《谢池春•壮岁从戎》
  06。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秋波媚》
  07。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秋波媚》
  0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0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10。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临江仙•离果州作》
  11。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临江仙•离果州作》
  12。水流云散各西东。 《临江仙•离果州作》
  13。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临江仙•离果州作》
  14。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5。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
  16。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文:
  0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老学庵笔记》卷五
  0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勉对联
其他作品
  夜读兵书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闻雨
  记梦
  岳池农家
  山南行
  三月十七里夜醉中作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闻虏乱有感
  醉歌
  观大散关图有感
  秋声
  观长安城图
  长歌行
  江上对酒作
  花时遍游诸家园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和范待制秋兴
  关山月
  楼上醉书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
  秋晚登城北门
  秋兴
  感兴
  枕上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大风登城
  楚城
  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
  登赏心亭
  过灵石三峰
  建安遣兴(二首)
  弋阳道中遇大雪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日夜忽雨,喜而有作
  小园(二首)
  夜泊水村
  军中杂歌(二首)
  月下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
  览镜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农家叹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寒夜歌
  陇头水
  墓春
  沈园(二首)
  喜雨歌
  红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燕
  追感往事
  秋思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书事
  贫甚戏作绝句(二首)
  秋思绝句
  山村经行因施药
  老马行
  春晚即事(二首)
  识愧
  示子遹
  春日杂兴
  书愤
  水调歌头•多景楼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
  鹊桥仙•夜闻杜鹃
  鹊桥仙•一竿风月
  鹊桥仙•华灯纵博
  入蜀记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第三
  书巢记
  跋李庄简公家书
  跋东坡谏疏草
  书浮屠事
  姚平仲小传
  放翁家训
  家世旧文
  《南唐书》18卷
历史评价
文学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书法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
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