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周文王的后代留传说

2013年07月29日 | 阅读:1821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不久前,姓氏文化专家寻觅到一部清嘉庆21年(公元1816)柳下惠的家谱《泾川柳氏宗谱》,这部家谱载有柳宗元、柳玭、柳开等柳氏先贤所写的序文,并配有柳下惠、柳下惠夫人须句氏、柳下惠嫡孙柳庄、柳世隆、隋文帝驸马柳述、柳述正配兰陵公主、唐中书令柳奭、柳庆、柳宗元、柳公绰、柳公权以及宋代知名词人柳永等近30位历代祖先的画像。

  这部家谱,揭示了柳姓始祖柳下惠的封地在河南濮阳;柳姓获姓氏地和墓地柳固堆也在河南濮阳。可以说,这部家谱是柳氏后人的传家宝,并揭开了柳氏家族世代迁徙、繁衍生息的千古之谜。

  以邑名为氏始祖“坐怀不乱”故事家喻户晓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柳氏出自姬姓”。柳氏的姬姓始祖是后稷,即“弃”。后稷因其母姜塬姓姜而“别姓姬氏”。

  后稷生活在距今4100年前后的尧、舜、禹时期,帝尧时,“弃”任“农师”;帝舜时,“弃”为最高农业长官“后稷”,是中国原始农业的开拓者之一。后来,后稷的子孙建立了周王朝。

  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他的后人鲁孝公有个儿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用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后来,展禽以柳下为食邑,于是展禽的后人开始以“柳”为姓氏。

  展禽就是柳姓始祖柳下惠。柳下惠为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他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享年99岁。《元和姓纂》是根据当时存在的私家姓氏谱谍编撰而成的,可见在唐朝时,柳姓族人就已认柳下惠是他们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官员。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但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都被他一一拒绝。

  有人劝柳下惠离开鲁国,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妇孺皆知的一个典故。这位柳氏先人堪称女色面前的圣贤君子。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是《孟子·万章下》和《荀子》,大致是讲诉柳下惠夜宿郭门,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未发生非礼行为。

  不过,从最近发现的“河东柳氏家谱”以及各类资料考证看,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

  柳氏迁徙主脉河东族人由盛而衰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后人纷纷迁居到河东,子孙世代绵延,终于成了河东望族,然后再从这里繁衍到各地。当时的河东,是指现在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一大片地方。

  当时,柳下惠裔孙柳安为贤大夫,定居河东解县。从那时起,柳氏的后人在中国历史上频频走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舞台,成为河东显赫的巨姓望族。

  柳安的孙子柳隗,是汉齐相。柳隗六世孙柳丰,为后汉光禄勋。柳丰六世孙柳轨,是晋吏部尚书。柳轨的儿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柳景猷长子柳耆、次子柳纯,柳耆为晋太守,号“西眷”,柳耆二子为柳恭、柳璩。柳恭为后魏河东郡守,南徙汝、遂仕江表。曾孙柳缉,为宋州别驾、宋安郡守。生柳僧习,柳僧习共五子:柳鷟、柳庆、柳虬、柳桧、柳鸾。

  柳景猷次子柳纯生卓,官至汝南太守,晋永嘉中自本郡迁于襄阳。

  从那以后,河东柳氏十分繁荣,大约2000年前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柳家(柳卓兄弟的后代),以刘宋时的武威将军柳世隆开始,世代都是南朝的显官。

  河东柳氏族人,以德为厚,道为先,礼为诚,人为上。儒言治愚,佛心济贫。从战国到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有闻人,盛于河东。史称“河东世泽”、“河东世家”。尤其是唐朝,柳氏出过三位宰相,与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河东柳氏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大的变迁。

  河东柳氏有西眷、东眷的划分,以柳耆(伯)仕西晋,柳卓(侄)仕东晋为标志,以明两支。西眷柳恭一支最终举兵降魏,重返了北方,再回河东。而东眷没有全部回返,此后,这一支的历代都有历史显要人物,隋炀帝的佐命功臣柳裘、弄臣柳顾言、大臣柳庄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由于柳氏两大主支东眷、西眷中的主要人物南迁,河东柳氏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里,形成南柳和北柳摇相呼应的局面,此起彼伏,人才济济。

  后来,由于历朝打击士林盛族,实行科举制度,柳氏在朝中的政治地位也大受影响。

  河东柳氏的升沉历程,是魏晋南北朝至唐末士族由盛至衰以致灭亡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大背景下,柳氏宗族由盛转衰,也在情理之中。

  柳宗元被贬后裔隐居太行山腹地

  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又称柳柳州,祖籍河东解州(山西永州)人。唐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西安)柳氏老宅亲仁里。柳宗元是唐代知名的思想家、政治革新家和文学家。在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与伟大成就,影响着世代名君贤臣文人志士。

  柳宗元的祖上代代有闻人,屡世为官,六代宰相,至唐高宗朝河东柳氏居朝尚书者达22人,是河东名门望族。

  山西沁水县西文兴村位于(太)行(王)屋山腹地,这里是唐末以来,河东柳氏世家以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

  今天,西文兴村仍居住着56户人家,220余口人,几乎全为柳姓一族。柳姓人家世守祖训,勿宣门庭,祖祖辈辈生活在祖上遗留下来的高门大户、深宅大院里,世代繁衍生息。

  近年来,这个以柳氏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经过对古村落《柳氏宗支图》碑,《河东遗训》《柳氏族谱》以及柳氏墓碑、铭文、家训、门匾题刻等金石文献的探古考证,同时对柳氏谱系名讳进行的科学考证,专家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历史性结论:西文兴古民居的柳氏村民,是唐代知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脉同宗后裔。

  这一考证,弥补了柳宗元后裔在山西故土上没有踪迹的遗憾。

  柳宗元在永州期间,常借山水咏诗作赋,以求解忧,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唐末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贬黜,他的同族为了免受牵连而四散逃避,族中一支就隐居在西文兴村。据考证,明代永乐年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了西文兴村,距今约有600多年历史。

  柳氏民居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它依托北山,起势作“凤凰展翅”。原建筑面积98亩,一派气吞山河之势。整个建筑大体分三部分。村南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词堂、关帝庙、文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文庙内设有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为东西走向的村内小街和街东端的文昌阁、校场以及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楼等。另外,柳氏古民居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小巷还有18条之多,总长约1.5公里。

  有专家称,柳氏古民居真实地记载了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的“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揭开了河东柳氏家族百世书香门第的神秘面纱。

  柳氏遍全球韩国族人源自大禹

  广西柳州有一座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柳州人为纪念柳宗元建立的祠堂,始建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历代屡有修葺。

  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任柳州刺史。在柳州任上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但他解放奴婢、兴办教育、开荒掘井、种柑植柳,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柳州百姓有感于他的惠政,决定建祠庙以祀之。

  在浙江临海桃渚镇,也有一座柳氏祠院。这里在台州湾和山门湾之间,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而镇中的柳氏祠院却增添了历史神秘色彩。

  有资料考证,浙江柳氏从山西迁入,也是柳宗元后裔。由于他触犯朝廷,遭到迫害,其家人被迫四处逃走,散布全球各地。因此,桃渚柳氏也是柳宗元的一支后代。

  最先到桃渚古城的柳姓人士是柳应氏。当时,戚继光在桃渚抗击倭寇取得胜利之后转征北方,朝廷又派指挥使柳应氏来到桃渚,封为官指挥,继续加固督造桃渚城。他的家人也从现在的三门海游迁入桃渚城。因其筑城有功,被朝廷封为世袭千户官。并在桃渚城的一块大城砖上有记载:“嘉靖四十三年,督造官柳应时”,此砖长一尺五寸,宽八寸,现在仍保存完好。

  据有关资料记载,柳氏族人在历代播迁过程中有不少是远地求生的。

  不久前,有专家称发现一部韩国《文化柳氏世谱》。这部家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柳氏自黄帝姬姓开始,经过姒、王、车姓到柳姓传递的过程。

  根据这部世谱记载,夏朝时期,姒孔甲为当朝皇帝,其弟姒辛甲同学刘累(尧之后,被封赐为“御龙氏”)因为与孔甲发生矛盾而出逃。担心刘累事件牵连自己,姒辛甲也害怕了,跑到韩国的一座土山下,并以自己居住地为姓,取“土”字加“一”横为“王”姓,改名叫“王祖明”。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仙牛,也有说法叫“鲜于”或“单于”,王仙牛的后代王蒙被新罗太祖立为庆州左相,并赐姓“车氏”,定居庆州。之后,王蒙的后代车达,又被当朝皇帝赐“柳氏”为姓,车达也就是韩国柳氏的始祖。

  从柳氏这个姓氏变迁来看,韩国柳氏应该就是黄帝和大禹的嫡传后裔。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