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0台播出汉代女尸凌惠平之迷

2013年05月25日 | 阅读:356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揭开汉代女尸凌惠平之迷

 

中央10台专题片汉代女尸凌惠平,主要围绕凌惠平的死因、不腐的原因和凌惠平的生平展开拍摄,拟通过专题的制作和播放,让民众对千年古尸的不腐之谜有一定的认识,对千年古尸保存至今所无法解释的原因做出科学的推测和判断。

    2009 1214-16日(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晚上八点三十分,让我们守候在电视机旁,一起揭开这位两千年前绝世佳人的神秘面纱。

 

汉代古尸是二00二年七月七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道路施工中被发现, 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于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的双龙汉墓3号棺,时代为西汉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型古尸,因为这种类型的古尸极其稀少,其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巨大。双龙汉墓为土圹木椁结构,内有双郭四棺,20027月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与古尸凌惠平同时出土了漆奁、漆线绕、漆针筒、梳篦、名谒、衣物疏、彩绘汉尺、铜镜、龟钮印章、宝剑等一批珍贵文物。该陈列馆以双龙汉墓的47件文物为主线,以汉代古尸凌惠平的展示为核心,扩之以本地出土的77件其他汉代精品文物的分类陈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连云港汉代时期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不同生活侧面,为观众全面了解当时本地区社会风貌和汉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创造了一个良好契机。在古尸的展示方法上也别具风格,利用高出地面的亚克力材料棺体和外围透明弧形保护罩,观众可以在360度的范围内近距离观察古尸,同时围绕凌惠平的身世地位等一系列谜题,引发观众对古代文化想象的再思考。在展厅设计上,注重采用双龙汉墓和汉代文化元素。在展示方法上,使用了影像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场景复原的展示方法,复原了凌惠平做女红、双龙汉墓发掘和汉代家居等三个真实场景,生动形象地把汉代文化现象及其内涵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中新江苏网连云港八月二十九日电:(张勇任云云)日前,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的千古之谜——汉代湿尸凌惠平陈列展对外开放,同时展出的还有在本次发掘的墓葬中共出土文物81件。以青铜镜、漆器、木简为大宗,另有木俑、铁剑、毛笔、板砚、铜印、梳篦、铜钱等,种类较为丰富。汉代湿尸凌惠平在连的出土,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的第三具汉代湿型古尸,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巨大。
  二00二年七月七日,汉代古尸是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道路施工中被发现,这一地区是汉墓聚集区,后来根据地名将这座墓命名为双龙汉墓,该墓葬为土坑竖穴木椁墓,据对棺液样本的测试,棺液呈碱性,与长沙马王堆汉代的墓葬发现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对于凌惠平为何能在适合细菌生存的碱性环境中完
整保存,逾千年而尸身不变,还需要医学方面进一步给出合理解释。
  二00三年六月份,在来自上海、南京的古尸研究及医学专家的主持下,对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凌惠平进行了扫描和尸体解剖,为透视凌惠平提供了医学上的依据。扫描表明其左眼球比较完整,脑组织尽管小了,但仍清晰可见解剖结果表明,脑组织萎缩约1/2,但保存完整,三叉神经也保存得非常完好。女尸内脏器官保存完整,虽然都连在一起,但心、肺、肝、肠都看得清楚。专家还截取了皮肤、肌肉、肌腱、坐骨神经等切块或切片,以备进一步研究之用。
  凌惠平棺内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一点三厘米的铜质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灵龟,印文为凌氏惠平四个字。龟钮上系有一黄色皮绶,皮绶质地柔软,富有韧性,色彩鲜亮,保存完好,能出土如此完好的带皮绶的印章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在汉代,作为女性的凌惠平如何会拥有一枚象征权势和地位的龟钮印章,这也是一个历史之谜。在四号棺中出土b 一组17小的母子奁盒。母盒与各子盒通体黑色,周身均有纹饰,母盒盖顶为对称四开的几何型花瓣,盖顶边沿对称处为四只老虎图案,盒身中央一周等距离处有三只大型兽类图案,这件文物在全国也极少发现,十分珍贵。
  据悉,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尸主要分为六类,包括木乃伊、尸腊、冰冻尸、干尸、揉尸、马王堆类的湿尸。双龙汉墓古尸属马王堆类型的湿尸,并且是浸泡在棺液中,极其稀少珍贵。其科研价值、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极为突出。
  双龙汉墓古尸的发现,经研究表明该墓的时代为西汉中晚期,距今两千多年。在考古学和其它领域(诸如人类学、解剖学、病理学、植物学、环境保护等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尸及墓葬与环境的综合研究,为探讨人类的体质特征以及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和探究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能为民族迁移以及周边地区人种等多方面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馆开馆

记者 张芹 通讯员 惠强

经过8个月的精心策划、设计和布展,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馆于28日正式开馆迎宾,这是市博物馆献给广大市民

的精神大餐。当天上午,市博物馆就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馆开馆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于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的双龙汉墓3号棺,时代为西汉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型古尸,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巨大。双龙汉墓内有双椁四棺,20027月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与古尸凌惠平同时出土了漆奁、漆线绕、漆针筒、梳篦、名谒、衣物疏、彩绘汉尺、铜镜、龟钮印章、宝剑等一批珍贵文物。该陈列馆以双龙汉墓出土文物为主线,扩之以本地出土的77件其他汉代精品文物的分类陈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连云港汉代时期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不同生活侧面,为观众全面了解当时

本地区社会风貌和汉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创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汉代女尸凌惠平的展示方法上也别具风格,利用高出地面的亚克力材料棺体和外围透明弧形保护罩,观众可以在360度的范围内近距离观察古尸凌惠平。在展厅的设计上,注重采用双龙汉墓和汉代文化元素。在展示方法上,使用了影像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场景复原的展示方法,复原了凌惠平做女红、双龙汉墓发掘和汉代家居等三个真实场景,生动形象地把

汉代文化现象极其内涵展现在观众面前。

 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的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展正式对外开放。记者从该馆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汉代古尸凌惠平”6年前在连出土后,连云港博物馆曾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会港城,试图破解这具古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但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个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凌惠平如何能驻守容颜?……如今6

过去了,这具名为凌惠平的女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仍未解开。
  200277日下午4时多,连云港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的花园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机司机在作业中挖出一连串整齐厚实的竖条木板和一具完整棺木,便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该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从墓葬形制判断确定为一处汉代墓葬。除施工损坏了一小部分外,其余部分保存得相当完整。整个墓的结构为一穴两椁四棺墓,南椁室内棺编为4号棺,北椁室内由南往北依次编为1号棺、2号棺(男主人东公棺)、3号棺,四具棺木均保存完好。
  79日,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当工作人员项剑云用一根钢钎撬开3号棺棺盖时,一具古尸从棕褐色棺液里仰面漂浮上来,博物馆内顿时沸腾了。尸体皮肤新鲜,经医生和考古人员鉴定,尸体为女性,身长1.58米,年龄在50岁左右。其棺内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钮,印章上清晰地刻着凌惠平,女尸的姓名确定无疑。在那次发掘***出土文物81件。但这具千年古尸却留下了种种谜团。千年湿尸留下四大谜团
  连云港市双龙汉墓古尸属马王堆类型的湿尸,这是继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湖北荆州汉墓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汉代湿尸,此类型的古尸极罕见,其科研价值、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极为突出。但是却有四个谜团一直无人能够解开。
  身份之谜:自凌惠平出土以来,关于其确切身份的猜测一直扑朔迷离。在同一个墓葬里同时出土的男主人棺里也有一枚正方形龟钮青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而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东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员都派官吏前来参加葬礼,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300-2000石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青铜印。因此,家地位至少在太守以上。但凌惠平为什么也会用龟钮青铜印?考古专家介绍说,在中国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那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
  驻颜之谜:凌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与马王堆女尸相比,马王堆女尸墓葬的规模宏大,棺内积液不多,在棺外的六面,还包围着1万多斤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都比连云港墓地好得多。而连云港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什么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唯独凌惠平能有驻颜有术

  棺液之谜:凌惠平不腐是否与棺中的棺液有关?但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
  葬制之谜:从出土的文物档次看,凌惠平和东公的地位不低,但墓室却非常简陋,出土的文物件数也相对较少,与辛追的3000余件陪葬品相比,双龙汉墓里的文物简直是寥寥无几。采访中考古专家项剑云告诉记者,种种迹象表明,墓葬应该是在匆忙中进行的,给人的感觉是当时还有许多事没来得及做。那么,究竟发生什么事,让凌惠平夫妇被匆忙下葬?
  博物馆刘政馆长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陈列展能引起更多的人士关注,去破解这些千古之谜。

 

 

 

    65—7日,国内专家组会聚江苏连云港市,在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一周年之际对其进行了解剖,为进一步解开古尸之谜作准备。
    6
52030分,汉代女尸被从连云港市博物馆有机玻璃棺内移出,送往当地医院X光摄片室。在我国著名古尸研究专家徐永庆教授的指导下,医生对其颅骨、胸腹、骨盆及上下肢等部位进行拍摄。电脑依稀显示残存的心脏及肺组织。随后,女尸被送到CT室。经扫描,女尸牙齿完好,左眼球较为完整,脑组织尽管萎缩至原有体积的1/3,但钙化的脑膜清晰可见。
    6
61610分,在徐永庆教授的指导下,由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博物馆联合实施的汉代女尸解剖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
    
博物馆展厅内搭建起临时解剖室,女尸被送上解剖台。专家们以国际公认及我国通常对古尸研究所取的测点为准,首先对女尸的体重、身长及外部形态等进行认真观察与测量,显示女尸身长159厘米,体重255千克,发根清晰、睫毛修长,全身皮肤大体完好、细腻且富弹性,两个脚底清晰的纹路更让专家们叹为观止。
    
当天2010分,解剖开始。女尸头皮组织被剖开,露出深灰色头盖骨。微型电锯慢慢打开颅骨,脑组织虽已萎缩,但大脑仍保存得相当完整,额叶沟回非常清楚。专家陆续取出女尸的脑膜、左右半球和残存的小脑组织。接着,分别从女尸的臀部和右腿剪取部分皮肤、肌肉、坐骨神经与肌腱,发现女尸的坐骨神经保存完好且富有弹性。
    21
45分,女尸的胸腔及腹腔被打开。腹膜较完整,心、胃、肠、肝等器官基本都能看出来,专家将这些连在一起的体腔器官全部取出。在截取了部分骨骼样品后,将女尸重新缝合。
    23
50分,解剖顺利结束。
    6
7日下午,专家再次会聚连云港市博物馆,对做完解剖手术的女尸进行修复,确保女尸外形恢复到初始状态。
    
工作人员对女尸仔细擦拭冲洗后,为其穿上一件浅黄色丝质服装,随后送入装有最新配制的防腐液的玻璃棺内。新配制的防腐液主要成分仍是福尔马林,但根据保存需要,加入了杀菌及增加柔软性和耐干性的化学物质,以利于女尸的长期保存。

    
据徐永庆教授介绍,皮肤内脏保存如此完好的女尸为全国古尸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女尸解剖结束后,他们将对其进行形态学、病理学、生物学及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相关科研项目的设置将超过长沙马王堆古尸。
    
汉代女尸凌惠平是去年78日在连云港海州古城发现的。这具已超过2000年历史的古尸出土,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荆州汉墓后,我国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也是我国首次在长江以北发现汉代湿尸。
    
古尸的发现,当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专家随后确定了她的名字为凌惠平,并成功对其头像进行了复原。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