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大超故居

2013年06月17日 | 阅读:230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赖大超

赖大超故居

赖大超(1918—1995),原名太超,字培海,永定县虎岗乡虎西村坑源自然村赖屋下人。1918年出生在赖屋下一户贫苦农民家里,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全家七口人,靠佃耕土地和磨豆腐收入维持生活。1929年红军入闽时,二哥荣超,三哥春超,相继参加革命,不久,兄弟俩均在战斗中牺牲,是革命烈士。

赖大超在兄长的带动下,11岁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当上了共产主义儿童村的村、乡队长,1931年加入共青团,在闽西特委青干班受训后,出任儿童团汀连县团部主任,儿童团闽西总团部主任,少共福建省儿童局书记。1932—1933年秋调中央列宁团校、中央党校学习,任团总支委员,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冬任中央儿童局书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后,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任中央地方工作团团员,总政治部地工部科员,红一师青年干事。有一次,途中遭敌袭击,率两名新兵突围,因缺水,渴得战友们唇干舌燥难受极了,后以自己的小便解渴,顷刻生救,突围成功胜利归队,受到党中央领导和共产国际的表彰。1936年参加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北上抗日,任一方面军青年干事。回师陕北后,任团中央委员、少先队中央总队长兼中央团校校长。1973年初调回后方白区开展地下党的工作,任浙江省委兼青年部长、中共华南分局青年部委员,因叛徒出卖地下党组织被破坏而被捕入狱,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在狱中担任热别支部副书记、独立小组组长。他受尽了敌特的种种残酷迫害,始终坚贞不屈,与敌展开针锋相对殊死的斗争,好不容易地熬过了六年多的囹圄生活。1943年,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领导营救才释放。他出狱后回到虎岗,在街上开设一家缝衣店,一边寻找组织,一边拉起队伍从事革命活动,终于在1947年春寻着了党的领导人之一的董必武。后经组织安排调回闽西,任闽西西北工作团主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兼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等职。1950年,奉命调离永定前往广东,先后任第一、二届团中央委员、中共中南局青委委员、团华南工委等二副书记、团华南工委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广州市科委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市科协主席。1963年进中央党校学习。“文化大革命”中受严重迫害致残。1979年平反后历任广东省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离休后享受副省级。1995年1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8岁。

赖大超的故居“燕诒堂”位于虎岗乡虎西村坑源自然村的赖屋下。是一座“独三堂”(注:没有左右边横屋)的楼房,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

“燕诒堂”是大超的曾祖父华光和祖父亮光两代人先后建造的。正楼是华光所建,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仍完好无损,正厅(也叫中厅)和下厅是亮光(字彩球)所建,至今也有上百年时间了。“燕诒堂”的正厅宽8米,深6米,面积约50平方米,厅口竖2根粗大杉木柱子,厅前两边隔屏用琉璃花格嵌成。正厅两侧各建两间1层的厢房,供婚丧喜庆时“礼生”和“鼓乐”人员歇息及放置物品。厅的外墙东西两端各置一侧门,侧门是黑色大理石做成的拱门,十分坚固美观。厅的前后各有一口天井,天井均是河卵石砌成,有图案花纹。后天井两边各建2间平房连接正楼,为厨房饭厅。正楼是一座4间1厅2层的土木结构楼房。赖大超童年时和离休后回乡省亲,都住在这座正楼第二层门对楼梯右边后向的角间里。

“燕诒堂”大门是杉木制作的,门上书有一副楹联:“燕翼承先德;治谋启后人”。厅前两边墙壁各塑有三块壁画,壁画是“八仙过海”“仙女散花”“仙女下凡”的图案。坪前还种有一棵桃树。燕诒堂原住有五六户人家,而今各在楼外建了新房,都搬走了,只留下一座空空的老房,由大超的堂侄媳看管。“燕诒堂”已成为一座只供参观的楼房了。

录自《永定名人故居》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