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柯氏的来源

2013年06月25日 | 阅读:139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柯姓,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是经由「以王父字为民」的方式得姓的。他们的得姓始祖,叫作柯卢,本来也姓姬,是周大王(周文王的祖父)次于仲雍的第八世孙,所以跟周文王所传的许多姓氏,算起来都是同出一祖的堂兄弟。

  关于柯姓的来源,在旅菲济阳柯蔡宗亲总会的特刊上,有一篇蔡梅?先生所撰的「济阳柯察渊源考略」,记述得清清楚楚如下:

  「古公(按即古公?父,周太王)有子三人,长太伯,次仲雍,后尊为虞仰,三季历,后尊为王季。王季生昌(即文王)……。伯和虞仲体会到古公意思要立王季,然后传昌。

  于是他们为成全古公的意思,乘古公病籍口采药出奔到荆蛮中去自求发展。他们随当地夷狄习俗,断发文身,以表坚决不返峙周。这便是孔夫子所称赞的三让高风。………

  太伯兄弟奔到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人感念他们的义行,从而归附他们的有一千多家,因此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处仲。虞仲卒,子简季立。简季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这时周武王克殷,分封功臣宗室,搜寻大伯虞仲后裔,得到了周章,因为周章已是句吴国君,照样对他:另封周章弟虞仲于周的北方故夏虚,列为诸侯。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疆鸠夷立,疆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虚立,后裔以名为姓,这就是柯姓的始祖。]

  从上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柯姓的发祥之地,是在现在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因为,当年大伯和虞仲所避居的地方,就是今江苏省无锡县的梅里一带,后来,国势逐渐强大,还曾扩张至浙江地区,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主角之一的吴王夫差,便也是广仲的后裔。

  传自太伯和虞仲的吴国,国祚很长,总共传了二十五主,历时七百五十九年,一直到周元王二年(公元前四七五年),才被越王勾践所并灭。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系出吴国公族的柯姓,可想而知,他们的活动范围,应该也不离江、浙地区──这就是后来他们以「钱塘」为郡望,以该地的发祥之地的缘故所在。当然,自古以来柯姓的多见于江南地区,也不难从这层地缘关系找到注脚。

  不过,过去也有若干姓氏学者,认为柯姓是齐太公姜于牙的后裔,发祥地在山东,郡望为「齐郡」,像「路史」一书,便持此说。

  这种说法,所持的依据为何,迄今不得而知。惟一可以勉强扯连起来的,恐怕是南北朝时间以后,柯姓在山东地区,还相当的知名,像名登「齐书」的南衮典签柯益孙,便是当时的齐郡人。然而,中华民族的扩展,虽然大方向是由北而海,但是,自南向北迁徙的,实际上也比比皆是,谁又敢断言,当年山东的齐郡柯氏,不是从「钱塘」的老本营分衍过去的?实际上南方的柯姓,包括台湾及南洋各地在内,几乎清一色都奉周代的柯卢为得姓始祖,确认自己与周文王的姬姓,同本同源──这便是柯蔡两姓联宗关系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后再谈。

  柯姓的确认得姓始祖为何卢,而不是齐太公的后裔,可以拿木省南塘派柯氏家族所珍藏的一项文献,干隆三十二年进士柯伟生所撰的「创建泉州衮* 铺何衙庭柯氏祠堂序」,作为代表来说明。该文指出:

  「我柯由姓为姬,自仲雍五世孙柯相,八世柯卢,以柯为氏,子孙散处荆蛮江淮之间,即今江南池州,安庆太平,江西、九江等附,其后分析各直省。迨唐僖宗光启二年,有祖自河南省光州固始,从王番知入蛮而居泉之元如观西水沟巷,今呼柯厝巷是名晋天福元年,祖讳资公,白水沟巷分层莆阳,其仍居泉之观,历五世及北宋,至庆文公生述公,述公,迪公父子贵显科甲,世传为泉望族,及南渡以后,家运国运中微,始分散播超,枝叶繁衍,虽处不一:而寻源溯本,皆自观西水沟巷也。……」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