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经氏家族
驿亭经氏家族发迹于19世纪中期的经纬。经纬(1804—1865),字庆桂,号芳洲,著名慈善事业家和金融家。他出生农家,幼年读过几年私塾,10余岁即赴沪学贾。他生性敦厚勤劳,恪守信用,不上几年,即拥资数十万,成为沪上钱业界钜子。但他有陶朱公之风,“能致富,又能善用其富。”为民造福,大兴公益事业。在上海,他邀约士绅在松江、金山两县购田5000亩,建仓收租,作为创办辅元善堂、同仁堂和育婴堂的基金。三堂分别办粥厂、施药物、设义学、收弃婴,大为民众所称颂,直呼“经善人”而不名。1862年,江苏常熟,浙江衢州、严州(今建德)、余姚、上虞等地旱灾闹饥荒,常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况,经纬分别“募粮散给”,“全活难民无数”,曾受时任清浙江巡抚的左宗棠的赞许。在家乡上虞,经纬在驿亭“建立宗祠,创义塾,以教族之子弟,置义田以卹族之鳏寡”。此外,他还“筹设归安局,兴修狮山桥,善举不可殚述”。1864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海宁海塘,派段光清去上海请经纬负责海塘修建工程。经纬欣然从命,四方奔波,筹措资金,并亲临工地监督指挥,“不一年工竣,时纬已六十有二,奔走塘堤,不辞艰险,遂以积劳病故”。
经纬生有五子。长子经元善(1841—1903),字莲珊,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事业家。他继承父业,17岁赴沪经商。25岁接办其父开创的仁元钱庄,不久被推举为上海南市钱业公会和北市钱业会馆的董事。经元善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大有父风。1878年停办仁元钱庄后,在10余年的时间里,他组织、领导上海、江苏、浙江绅商募捐数百万,从事赈灾活动,受清廷嘉奖10余次。他涉足洋务运动,首创资本主义公开招股方法。盛宣怀督办电报时,他投资白银30万两,先后任中国电报局沪局会办和总办。1898年戊戌变法时,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曾积极协助康有为、梁启超在沪组织强学会。1900年,为反对慈禧“废帝”、“立储”,他以候选知府衔联合维新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上书总理衙门,要求清廷收回成命,遭清廷通辑远走澳门。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在上海创办经正书院、中国女学,在故乡上虞创办协赈公所、积善堂等。他还是一位饱学之士,著作有《趋庭纪述》、《居易初集》等。
经元善育有四子:经亨沐、经亨淦、经亨杰、经亨权。其中经亨淦、经亨杰、经亨权和侄子经亨颐、经亨鼎均留学日本。经元善的子侄辈中,以经亨颐最有成就。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署颐渊。18岁由驿亭去上海,寄住伯父经元善家。1900年参加以经元善为首的上海绅商士民反对慈禧“废帝”、“立储”的联名通电,遭通缉,随伯父避居澳门。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春晖中学、宁波省立第四中学校长。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浙江省临时党部执委。此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校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他除创办春晖中学外,还捐献祖田、祖屋,创办大同医院。一生爱好诗、书、画、金石,时人誉为“四绝”。著作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等。
经亨颐独子经利涉早年病故。在他的子侄辈中,以经利彬在学术上最负盛名。经利彬(1895——1958),字燧初,著名医学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获里昂大学理学和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生物部部长兼研究生所主任、动物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医药所所长,云南大学教授。1946年去台湾,任台湾省卫生局局长。1958年在台湾病故。著作有《滇南本草纲目》、《卫生学》、《脊椎动物之脑量》、《麻醉剂对尿素之作用》等。
经氏家族也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与罗氏家族形成强烈的对照。
第一,罗氏家族思想比较保守,而经氏家族中的经纬、经元善、经亨颐思想开明,顺应潮流,分别成为洋务派、维新派和民主主义革命家。罗氏从事学术活动,地域大致局限于京、津、旅大一隅;经氏社会活动以上海为中心,遍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两家给人们的印象是:罗氏是内向的、静态的、传统的;而经氏则是开放的、动态的、外来的。
第二,经氏几代人一般目光远大,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由经纬开其端,以后代代相传,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第三,经氏几代人都注重教育事业,除创办经正书院、中国女学、春晖中学以外,他们有的本身就是教育家。如经亨颐当过中学、大学校长,经利彬也是一位出色的医学教育家。
第四,经氏几代人多数出洋留学,学的是西洋科学(经亨颐留日时学的是数理专业),目的是“洋为中用”,以求“科学救国”;罗氏几代人虽然大都留学日本,学的却以文史为主;而且他们留学的目的,并不是“洋为中用”,而是吸收、借鉴日本学者研究汉学的成果,供整理、研究国故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