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姓氏浅探(四)

2013年06月22日 | 阅读:193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姓氏 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方式别具一格,范围广泛而多样:天文地理、人神鬼怪、动植物、宗教信仰、联姻亲属、语言言节、地名、借用等等无所不包,粗约分类,大约有下列几种:

(一)取氏族或家族名称为姓氏

上述满族姓氏和苗族、崩龙族等10个民族姓氏,均取氏族或家族名称或聚居地名称为姓氏,后因种种原因,以其氏族或家族名称转为汉字,并取第一个字为姓氏。如裕固族“孛乌勒”家族成员姓“孛”、“杨拉哈”家族成员姓“杨”等;崩龙族“班”氏族成员姓“曹”、“办耐”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王”、“香木来”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刘”;达斡尔族“精克”民族成员姓“金”、“敖拉”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单”、“鄂尔特”氏族成员姓“鄂”或改为汉族姓“于”。贵州台江苗族“吴汉”家族成员姓“吴”、“郎尔”家族成员冠用汉姓“梁”;云南永宁加泽乡纳西族氏族“西”、“牙”、“峨”的“油岩”、“甲沙”、“拉本”的三个家族,改用汉族姓“石”、“杨”、“旺”。满族,肃慎时相当我国西周时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形成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血缘组织,一个大的血缘集团是一个“哈拉”,“哈拉”是氏,是姓氏的意思,如觉新觉罗氏,“觉罗”是“哈拉”,即姓氏意思。满族均有“哈拉”,它是与母系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从产生至清朝灭亡前夕,几经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其姓氏照旧一脉相承,均以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命名的,从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姓氏大量史册典籍记载中可佐证,只是译音所用的汉字不同而已,如《金史》“蒲察”、“纳剌”的译音用汉字与清代译音用汉字“富察”、“纳喇”等等不同,但皆为同一姓氏。满族每个哈拉又有自己的哈拉达(即姓氏之长),保留至1915年。

(二)历代皇帝赐姓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国家与人民《左传》)开始,至清朝止,少数民族归附汉族建立的王朝,史不乏记。历代皇帝亦有赐姓给少数民族,特别常有对少数民族的功臣、将领和首领等赐姓之举。如唐朝李氏称帝,对功臣赐以李姓。如满族先祖鞨靺族爱新觉罗氏也曾在此例,吴拜本姓瓜尔佳、纳木泰本姓穆噜、扈尔汉本姓佟佳,皆得赐姓觉罗,又如满族“李”姓,本姓“阿哈为”,明朝为建州卫而赐姓“李”;又如畲族,根据《高皇歌》、《祖宗歌》和有关县志记载,其祖先被高辛帝招赘,分别赐长子、次子、三子和女赘姓盘、蓝、雷和钟;又如东乡族“何”姓,为明太祖所赐(《明太祖实录》);哈尼族李、赵、陈、钱等姓和傣族“刀”姓等,也均是朝皇帝所赐之姓。

(三)取本民族语言音节为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姓氏中有不少是取本民族氏族名称、家族名称、地名、宗教经典的民族语言音节声母或第一个字语音为姓氏。如达斡尔族“孛”、“杨”;鄂伦春族“莫”;满族“宁”等皆是。

(四)取本民族个人名第一个字为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取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为姓氏的。如傣族某人名玉×或玉××;哈尼族某人名为岩×或岩××,所以,傣族有“玉”姓氏,哈尼族有“岩”姓氏。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