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季氏宗祠

2014年02月17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4797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季氏宗祠

季姓起源于西周姬。春秋时,季氏有两个重要的分支,一个在鲁(今山东一带),一个在吴(今江苏一带)。据传,季氏之得姓源自鲁季友和吴季札。按旧谱的记载,本支是鲁季友的后代,但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谱上记载,“公讳图南,字开先,世居渤海,为宋刺史。及高宗南渡,公随驾播迁,初止全椒,后迁无为军。”有关资料明白而翔实,所以,我们把图南公认作无为季氏始祖是有充分依据的。图南公大约于宋靖康年(1126年

)后不久,随朝庭南迁至无为,统领军队,凭借长江天堑抵御金兵入侵。时应当地绅士刘公绍祖(即恩公)之邀,帮助密谋起义大事而至濡。公游草鞋岭(今无为石涧北),见有金鸡玉兔从林中出,以为吉兆,遂有安居之意

。不久刘公密谋泄漏,被官兵剿灭。而我始祖以其大智大勇而幸免于难,在仓头聚族居之。

树长千年必有根,水流万里必有源。图南公定居无为至今已近九百年,经三十世。历朝代之更迭,世事之变迁,季氏一族始终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家声益振。今九次续修,首次入谱人数即达三万六千许,加定远季氏认祖归

宗,共四万人。遍布皖江南北六市及多个外省,已发展成一支人数众多,英才辈出,历史沉淀丰厚的大家族。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辉煌业绩,高风亮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与

自豪,季氏宗族定会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为述祖德,聚血亲,顺民意,砺后人,二00四年,由季汉章、季学东等先生发起,拉开了九修宗谱的大幕。

首先成立了以季汉章为组长,季学东、季昌斌、季昌达、季学谦、季学云等二十二人组成的无为季氏第九次续修宗谱筹备组,后改称领导组,在芜湖专设修谱办。成立编篡组,由汉章先生领衔主编,季兵、季学山、季学保等

助之。二00五年初,由修谱办发出了“致季氏宗族后裔一封信”。领导组及办公室成员多次到仓头等地收集老谱,此后谱事进入了实质阶段。众多族人及相关人员通过宣传发动,以点代面试行,登记造册,资料核对,编排印

刷等一系列浩繁艰巨的工作,历时四年,一部内容丰富,谱系有序,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九修续谱大功告成。被世界一流的上海图书馆以精典收藏。

九修宗谱共六十九卷,大房十九卷,二房二十九卷,三房二十一卷;首印精装版十套,简装版120套;两种版本均用上乘红星书画宣纸印刷,图文并茂,装祯精美;谱箱以进口红木制作,图案手工雕刻,极具艺术美感。

本次修谱登记人多、面广,涉及巢湖、芜湖、宣城、马鞍山、滁州、合肥等六市及多个外省市,新入谱总人数35961人,其中大房9415人,二房14689人,三房8657人,无法按房对接的3200人,这是迄今为止史上规模最大的一

次续修。

启动初期,由季学东、季汉章、季学宝、季学敏、季必超等族人慷慨解囊,及时赞助开办费十余万元,为修谱提供了启动资金。随后,又经族人多方资助,共筹得人丁费及赞助款894004元,资金得到充分保障。

本次修谱距上次修谱九十余年,由于相隔太久,名为续修,实为抢救。其特点是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族人的期望值高。续修成功的关键,一是领导有力,周密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二是一大批族人勤勤恳恳,任

劳任怨,努力工作。季学山、季学培、季昌静、季昌贵、季学禹、季一怀等为登记走村串户,爬山涉水,不辞辛劳,无私奉献。三是编撰人员兢兢业业,虚心学习,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收效显著。四是与时俱进,男女平等

,方法新颖独到,努力创新。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